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环球中医药》 > 2020年第8期
编号:1418716
潜阳法源流浅析及肺痹验案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1日 环球中医药 2020年第8期
温阳,病机,阳气,1潜阳法浅溯,1仲景对潜阳法的发展,2后世对潜阳法的发展,2潜阳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阴盛阳浮之肺阳外脱,2肺肾气虚之肺失肃降,3肺中伏火之肺气上逆,4肺肾阴虚之虚火上炎,3现代中医临床施用潜阳法浅析及验案
     付兴 张楠 付义

    1 潜阳法浅溯

    所谓潜阳法,即潜降上越之浮阳,该法主要应用于肝、肾中阴阳失和,肝、肾之虚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1],通过平衡阴阳、因势利导、引火归元,恢复机体正常态的一种治法[2]。有关潜阳理论最早的论述可追溯至唐代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以火遂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根据现存文献,潜阳法作为治法的最早应用始见于《内经》,《素问·病能论篇》云:“帝曰:有病怒狂者,……治之奈何?岐伯曰: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而潜阳法的辨治应用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始逐渐形成[3]。

    1.1 仲景对潜阳法的发展

    潜阳法的诸多临床应用在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诸多方剂中得以体现,其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证候及症状等因素采取的治法有所区别,浅析如下。

    1.1.1 重镇潜阳法 本法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为代表,对于误用火针以致阳气过度向外宣泄,阳气外发而神无所居,浮越于外而出现烦躁、惊狂、卧起不安等症,仲景运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以龙骨、牡蛎重镇之性将上浮之阳气潜降下行而治疗烦躁、惊狂等症,首开介类重镇潜阳之先河。

    1.1.2 温阳潜阳法,亦称温阳回阳 本法以四逆类方如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等为代表,其病机主要为寒邪入里而内伏三阴,寒邪内迫脾、肾阳气,致阳气浮越于外,邪迫脾气则见下利、厥逆、干呕而烦、面赤等,邪迫肾气则见烦躁、不得眠等,故仲景采用大剂生附子破脏之阴寒凝滞,以干姜温复阳气,甘草助中焦生化阳气,后世谓之回阳救逆。此温阳潜阳之法多用于急危重症,阳绝、阳脱即在顷刻之间,而治疗方法似乎有违常理,如唐王冰[4]言“……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啖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遂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而实为真寒假热之戴阳、格阳症,唯有温复脾肾之阳气方可回阳救逆。

    1.1.3 敛降浮阳法 本法以苓桂味甘汤及其类方为代表,用于过用发汗法后,心阳不足,寒水之气循冲脉上逆,虚阳随冲气上越[5]。《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从少腹上冲胸咽,面色如醉”[6],纯阴无阳,阴气下行,下流阴股者,为水气内停,故小便难;方以茯苓利水气,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五味子酸收敛降上逆之气;敛降法较潜阳法相比,既无明显的烦躁、惊狂等神志异常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