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病机,中医药,1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1应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疫病文献研究,2结合数据挖掘等新技术进行疫病相关中医文献研究,2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3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
周凯男 孙帅玲 马晓北中华民族历史上每当发生重大瘟疫流行,中医药都在其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医家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都是在继承前人防治疫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疫病特点,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与手段,产生防治疫病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最终以著作的形式流传至今。《伤寒杂病论》即为张仲景在东汉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时,根据其诊治过程与施治方药整理而成,提出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温疫论》则是吴又可在明末崇祯年间疫病流行时,在以伤寒之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观察病证表现大胆创新而成,提出“异气”“戾气”病因说、“邪气初在膜原”病位说以及“表里九传”辨证方法。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提出温病辨病、辨证方法,如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和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等,丰富发展了疫病理论与实践。
2002年至今,不断有新发突发传染病小范围或是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H7N9型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中医药均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效降低了病死率。2020年起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至今已持续三年。目前为止,针对新冠肺炎尚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疫苗也还不能完全阻断疫情的传播。新冠肺炎出现以来,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地低于国外[1],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有关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临床、实验及理论研究繁多,其中有关疫病经典防治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本文就此做简要评述。
1 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中医疫病古籍文献是数千年中医疫病理论和实践精华的载体,是中医临床证据的主要来源,是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据。收集和整理中医古籍疫病文献,挖掘现代疫病的共性认识及特点,探索古今疫病理、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为现代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现代急性传染病的诊疗、防治拓宽思路。张萌等[2]提出基于中医文献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古今疫病文献研究应采取传统文献研究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1.1 应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疫病文献研究
有学者从历史文献的角度进行研究,如陈仁寿等[3]通过对古代有关疫病的非医药文献和医药文献进行了研究,发现古代防治疫病方法多种多样、用药灵活、针对性强。他通过对中医药辨治疫病的历史回顾发现,伤寒与温病中包括疫病的内容,疫病有寒疫、温疫与杂疫之分;疫病成因有多种学说,如非时说、运气说、乖戾说、六淫说、邪毒说、正虚说[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0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