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郁论治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阴茎,情志,气机,1六郁皆能致痿,1气郁,血郁致痿,2痰郁,湿郁,食郁致痿,3热郁致痿,2从六郁论治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经验,1疏肝行气以解郁,活血通脉筋自兴,2补脾益胃湿俱化,濡养宗筋痿自除,3清热利湿祛实邪,滋阴泻火以
王望 曹继刚 王齐开 任毅轩 蔚文垚 王然 任方楠 姜兴宇 颜强勃起功能障碍又称阳痿病,指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阴茎硬度欠佳或不能维持以达到满意性生活的一种疾病[1]。阳痿病类型可分为精神心理性、器质性两大类,器质性阳痿病又包括神经性、血管性、内分泌型、阴茎本身疾病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导致的阳痿病。目前现代医学在此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激素药物和非激素药物),其中临床上主要代表药物为西地那非,为口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DE5i),其通过抑制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PDE-5来扩张血管,帮助勃起[2],其他的治疗手段有真空缩窄装置、海绵体注射、外科治疗等。中医在治疗此病时多遵循脏腑辨证的原则,从肝、肾、心、脾入手,采取疏肝补肾、调补心脾等方法治疗本病。笔者在长期跟师临床诊治中发现阳痿病的病理因素无外乎气、血、痰、火、湿、食,因此在临床诊治中运用中医“六郁”理论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确切。现将从六郁论治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及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六郁皆能致痿
“郁”字概念始于《黄帝内经》,其言五郁,即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各被所胜之气克制而遏郁[3],针对此五郁,治疗则从之在木以畅,在火发越,在土予夺,在金疏利,在水则折。后陆续有医家对“郁”之含义进行外延和论述。朱丹溪所创“六郁”论,以内因外因综合立论,概括指出气、血、痰、热、湿、食之郁。“六郁”互因为病,互杂为机,以“气郁”为首,气郁水停湿郁,日久则为热郁,炼湿为痰郁,阻血成瘀则为血郁,继而饔飧不化即食郁[4]。六郁发展至明清,从《黄帝内经》延释的气机不畅逐渐发展出虚郁相关、虚郁并重。陈士铎以为七情所伤,久则中气不足。叶天士承接《内经》的郁则气滞,提出滞久则热,郁热必伤津,病发时,初在气分,后在血分。阳痿的病位在宗筋,宗筋为精血所充,气机所在之所,在临床中将“六郁”理论应用于论治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现“六郁”既能致痿,也能用其对阳痿进行辨证分型施治。
1.1 气郁、血郁致痿
气郁为六郁之首。情失疏畅,志有不达则不通生气郁,《顾松园医镜》有云“阳痿有因志意不遂所致者”,肝体藏血,其用为疏泄,生活工作压力、忧郁思虑过度等,可使其疏泄失职,气机不畅而成郁,宗筋受血而养,充血而勃,血阻则无以充养,痿软失用,临事之时阳事不举,而病阳痿[5]。临床可见为阳事不兴、心情抑郁、烦躁易怒、胁肋疼痛等症。
“气为血之帅”,其充助生血,其畅辅血行,气滞则心血无以化生,脉内之血则鼓动无力。另一方面,劳伤心脾,心主行血和脾主统血功能受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