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
脑电波,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谢丹,曾巾芬精神分裂症(SP)病程长,呈慢性化,以情感淡漠、精神活动不协调、行为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同时,该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严重下降,其中社会功能退化是SP 的核心,若不及时采取治疗,SP 反复发作,造成社会功能呈下降趋势且难以恢复至正常状态[2]。相关研究发现,SP 的发生与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失调息息相关[3]。近年来,随着对DA、5-HT系统双重阻滞精神病药物的开发,利培酮已逐渐应用于SP 患者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P 患者临床症状,但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社交出现障碍等情况,且长期服用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预后。脑电生物反馈属无创治疗,主要通过生理化学仪器来识别提取、处理高集成脑电波,促进脑局部微循环,进而达到改善精神症状的作用[4-5]。鉴于此,本研究就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SP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SP 患者6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每组32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6.8±2.4)岁;病程2~7 年,平均(4.18±1.05)年;文化程度:初中9 例,高中12 例,大专6 例,本科及以上5 例。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6.9±2.5)岁;病程2~8 年,平均(4.39±1.10)年;文化程度:初中8 例,高中14 例,大专6 例,本科及以上4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MR 脑结构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6]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