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2年第2期
编号:13183958
医院信息化评级标准亟待完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2年第2期
     医院建设有两架车轮: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医院若想使两个轮子转得快,必须实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现代医院管理。

    在所有工作中,信息化是基础,平台系统、临床医疗业务、区域医疗协作、运营管理、基础架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公共卫生改善等等是基于信息系统实现的。要达到科学高效的管理,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是必备条件。但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国际上信息化建设最权威的评估体系是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协会(HIMSS),它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分成8级,即0~7级。0级是没有任何基础;1级有基本的检验药房和放射的内部系统,但是数据是分散储存的;2级已经有三大系统的信息化集成,并且有中央数据储存器;3级是一组护理系统,药物使用的记录已经出现了;4级谈到了标准化的、可改善的临床指南已经标化在我们的系统当中;5级指医院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共享所有的信息;6级最关键的是结构化的病历,同时形成临床质量的闭环关系,对中国医院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的最后20年就是移动互联,把信息化的数据从以前传统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延展到患者身边去;7级是真正地拥有商业技能、决策性,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共享,而且不仅仅是医院内部的共享,还须实现与医院外部的共享。

    HIMSS体系不仅仅强调覆盖面,更重视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来改变、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涉及结构化病历,EMR功能如何实现,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是多大,是否能够持续。

    实际上,在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巨大困扰,达到7级的医院仅仅1%,而80%的医院部在3级以下。

    我国的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临床医疗业务方面。但提一个完整的评价信息系统一定包括运营管理、基础架构。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非常重要,但是系统里恰恰没有这样的评价,而且评分的客观性也难以保证。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标准。虽然评价标准已经出台,但我认为这个评价系统需要大幅度地完善。每个系统、每个领域都可以完全梳理出来,即到底有多少个系统以及每个具体的分类。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各个模块都是独立形成的,当初并没有想到整合。为此,我院把20多个提供商和29个系统全部梳理一遍,在2008年形成了财务流、业务流、数据一体化的医院资源规划。2011年7月份正式接受HIMSS的评估,获得4.241分,超过了美国80%的医院。保守估计,一年之内我们肯定达到6级,接近7级。

    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趋势一定是结构化,进而需要围绕质量的精细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即能够辅助医院里的所有人员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 http://www.100md.com(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