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2年第3期
编号:13183093
预案是要演练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2年第3期
     救援常识的普及只有蕴含在安全演练中,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灾难伴随着人类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元素。谈及灾难,人们总是想到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灾难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首先是灾难城市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随着全世界半数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灾难在城市中发生的频率明显提高。如上海大火、地铁爆炸、广州内涝等。相应地,这也给灾难救援带来新的难题。第二是灾难的复合化,如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海啸引发核辐射。显然,复合化灾难会拖慢救援的脚步。第三是灾难的社会化。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一场局部灾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被全世界知晓。救援者本身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第四是灾难的人为化。之前更多的是自然灾难,现在人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美国“911”、伦敦地铁大爆炸等。

    灾难的人为化倾向让灾前预防更加难以开展。自我救援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突出。事实证明,七分救援在于平时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只有在灾难发生前,医学救援专家将救援常识从容地、没有压力地告知公众,到了关键时刻,公众的自我救援能力才能有效降低专业救援者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进而真正形成立体化的救援体系。因此,灾难医学专家应该积极投入到城市安全体系的构建中。

    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预案演练。从非典到汶川大地震,预案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必备的救援模式。以记者的身份来看,那只不过是看似无懈可击的文件。一旦灾难发生,纸上的预案未必好用。

    某城市曾做过一项灾难预案,设想城市大停电后开展应急工作。预案提到,一旦出现大停电将通过媒体快速将消息告知市民。看似没有问题的预案,在演练中却出现了很多漏洞。电没了,如何用媒体告知公众呢?可见,这样的预案依然存在隐患。没有经过系统化的社会演练,将很难保证在遇到灾难时不出问题。

    但在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灾难演习总怕引起社会恐慌,却没有想过没有演习的更严重后果。日本地震后,媒体都在夸地震中日本市民呈现出一种井井有条的秩序。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训练有素。我在日本专门拍摄过防灾演习,一年级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用口罩捂着嘴,弯着腰,从教室跑到操场。只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才能在地震时表现出应有的镇静和有序。这种平静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习惯。只有把预案变成社会演练,它才是真正的预案。专家救援常识的普及也只有蕴含在各座城市、各级部门的安全演练中,它才能真的发挥作用。, 百拇医药(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