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耗材省级集采开标(2)
孟建国进一步解释:“高值耗材管理目前连统一的产品目录和产品编码都没有,长期以来也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范。在招标时,各地招采机构往往根据医院需求,自行编制采购产品目录和编码。”
此次发布的《工作规范》依然提出,各省在招标时自行编制产品目录。这恰恰是招标采购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准备工作。因此,一些省市建议,可以实行省级招标,但有必要进行统一编码,规范产品品种。
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在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就开始编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分类与编码》。据介绍,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类耗材编码已经完成,目前在正在操作的是骨科耗材,以后还要继续。
目录和编码的编制就是希望起到比价作用,规范市场品种。但是葛毅也提到,类似的工作不少机构都在做,关键还是需要得到权威部门的重视,才能真正起到规范作用。
效果仍待观察
, 百拇医药
在药品集采过程中,经过招标压价,低价中标产品消失,被高价新产品替换,屡见不鲜。尽管每次招标都声称对药价有所压低,但是药价虚高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即将铺开的高值耗材省级集采依然沿用药品集采的模式。鉴于药品集采的乱相,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省级集采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
葛毅认为,“同样一种产品,通过招标价格肯定是往下的。不过,它很有可能会迅速被高价的新产品所替换。于是,随着类似的不同新产品纷纷上市,市场上的价格又会变得没有标准。”
因为市场监管不严,目前市场上的耗材品种和价格实际上早已混乱。一些行业专家也认为,有些所谓新产品与具有同样功能的已有产品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政府希望压价,企业有追求利润的冲动,在孟建国看来,“品种不断增加,有点类似于猫和老鼠的游戏。你要抓他,他就要想办法躲,就要不断创新。”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耗材省级集采能否奏效还受制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大环境。
孟建国表示,“在医疗器械领域,美国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在五六十家左右;中国则有上万家之多,而且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国内企业目前尚未成型。国内领军企业的年度收入在20亿元左右,而国外大型企业的年度收入动辄以百亿美元来计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则向记者解释,受制于“以药补医”和“以器械补医”的行业格局,中国的药品和器械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走低,并且往往规模偏小的企业反而更容易在招标中胜出。因为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容易进行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这一恶劣的局面很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鉴于这种情况,孟建国不无忧虑,“监管手段无法跟上,法律手段无法跟上,仅仅使用价格一个手段,无法解决耗材采购中的问题。招标采购困难重重,价格谈判也困难重重。省级集采可能就是第一年压价10%,第二年压价10%;而且价格挤压到一定程度,生产企业可能就会有所反弹。”
, 百拇医药
葛毅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招标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理论上它既可以挤压价格水分;也可以排挤不合格小企业,促进市场集中。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更多的配套政策,它仅能让招标过程在形式上是公开公正的,不能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也无法改变整体的行业环境。
在药品省级集采饱受争议之际,高值耗材省级集采的效果同样有待观察。王凤志认为,省级集采政策本身也存在一定变数,“很多地区的药品、耗材招标已经长时间没有操作,已经临近时间期限,势必要重启。而且,围绕二次议价、招标政策调整的讨论,其热度近期逐渐走高,调整似乎势在必行。不过,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没有完全成型,与之配套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维持既有省级集采措施,肯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集采政策的未来走向值得期待。”, 百拇医药(曹凯)
此次发布的《工作规范》依然提出,各省在招标时自行编制产品目录。这恰恰是招标采购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准备工作。因此,一些省市建议,可以实行省级招标,但有必要进行统一编码,规范产品品种。
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在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就开始编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分类与编码》。据介绍,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类耗材编码已经完成,目前在正在操作的是骨科耗材,以后还要继续。
目录和编码的编制就是希望起到比价作用,规范市场品种。但是葛毅也提到,类似的工作不少机构都在做,关键还是需要得到权威部门的重视,才能真正起到规范作用。
效果仍待观察
, 百拇医药
在药品集采过程中,经过招标压价,低价中标产品消失,被高价新产品替换,屡见不鲜。尽管每次招标都声称对药价有所压低,但是药价虚高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即将铺开的高值耗材省级集采依然沿用药品集采的模式。鉴于药品集采的乱相,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省级集采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
葛毅认为,“同样一种产品,通过招标价格肯定是往下的。不过,它很有可能会迅速被高价的新产品所替换。于是,随着类似的不同新产品纷纷上市,市场上的价格又会变得没有标准。”
因为市场监管不严,目前市场上的耗材品种和价格实际上早已混乱。一些行业专家也认为,有些所谓新产品与具有同样功能的已有产品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政府希望压价,企业有追求利润的冲动,在孟建国看来,“品种不断增加,有点类似于猫和老鼠的游戏。你要抓他,他就要想办法躲,就要不断创新。”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耗材省级集采能否奏效还受制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大环境。
孟建国表示,“在医疗器械领域,美国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在五六十家左右;中国则有上万家之多,而且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国内企业目前尚未成型。国内领军企业的年度收入在20亿元左右,而国外大型企业的年度收入动辄以百亿美元来计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则向记者解释,受制于“以药补医”和“以器械补医”的行业格局,中国的药品和器械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走低,并且往往规模偏小的企业反而更容易在招标中胜出。因为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容易进行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这一恶劣的局面很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鉴于这种情况,孟建国不无忧虑,“监管手段无法跟上,法律手段无法跟上,仅仅使用价格一个手段,无法解决耗材采购中的问题。招标采购困难重重,价格谈判也困难重重。省级集采可能就是第一年压价10%,第二年压价10%;而且价格挤压到一定程度,生产企业可能就会有所反弹。”
, 百拇医药
葛毅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招标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理论上它既可以挤压价格水分;也可以排挤不合格小企业,促进市场集中。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更多的配套政策,它仅能让招标过程在形式上是公开公正的,不能解决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也无法改变整体的行业环境。
在药品省级集采饱受争议之际,高值耗材省级集采的效果同样有待观察。王凤志认为,省级集采政策本身也存在一定变数,“很多地区的药品、耗材招标已经长时间没有操作,已经临近时间期限,势必要重启。而且,围绕二次议价、招标政策调整的讨论,其热度近期逐渐走高,调整似乎势在必行。不过,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没有完全成型,与之配套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维持既有省级集采措施,肯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集采政策的未来走向值得期待。”, 百拇医药(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