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银行蜀地生
生物银行项目希望可以通过生物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以便早期干预。“生物银行有望通过对生物指标变化的监测,实现对疾病的预测和早期干预。”近期,《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前往成都探访了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下称“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的生物银行。四川省人民医院生物银行负责人杨正林副院长告诉记者,与国内其他以患者和健康人群横断面研究为主的生物银行不同,该院的生物银行主要以不同时期个体生物指标的纵向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借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工具,有望实现疾病预测,并做到早防早治。
生物银行又称生物样本库,同健康银行一样,是对某种具有泛银行性质的事物的简称。生物银行是能够储存人体组织、血浆、体液等生物样本的资源库,对于疾病的预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英等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生物银行。其样本量接近几百万份,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成系统的纵向型生物银行。
为了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201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协议。同时,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研究所共同参与下,共同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建设生物银行。
参与者超预期
自2012年生物银行筹建以来,公众的参与热情远远超过医院的设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