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疫后重生
地处香港九龙西与新界南区交界的玛嘉烈医院,是一所大型公立急症全科医院。自2007年6月起,院内拔地而起的传染病中心大楼意味着,医院除了为周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外,又多了一项传染病防控的职能。在传染病中心大楼入口处的奠基石上,刻有这样一段话:玛嘉烈医院传染病中心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后兴建,以显示当局防御疫病、保障市民健康之决心。据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称“医管局”)传染病中心医务总监曾德贤介绍,传染病中心大楼内共有16层,其中8层是临床部门,包括108问负压隔离病房与ICU;最顶层是全港最高规格的三级生物实验室,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时,曾在此进行过有关实验。考虑到传染病的特殊性,大楼内有许多特殊流程设计: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后,从蓝色的清洁区大门进入,再从红色的污染区大门离开,至二楼清洁处冲洗后方可离院;每间病房安装双重负压电动互锁门与高效能空气过滤系统,防止污染空气流出。
这栋传染病中心大楼只是SARS事件后,香港政府为了重塑卫生体系做出的努力之一。据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介绍,政府在SARs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在改善医疗卫生系统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改变。其内容不仅包括改革机制与应对措施、完善硬件设备与物资准备,还设立专门处理流行病及突发性公卫事件的卫生防护中心(CHP),并不断改善传染病隔离设施、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这些应变措施还在不断地进行演练、更新。
《中国医院院长》记者造访香港时曾注意到,在香港各大出入境口岸,SARS时期常见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仍在使用中,工作人员会提醒每一位过境人员抬头测试体温。高永文以2009年的甲型流感事件以及近期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举例:正是由于这些持续性的防控措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