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7期
编号:13168344
浙医一院:药剂领潮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7期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我国台湾地区,品管圈常常都会从护理部门发轫,然后席卷到其他部门,这样的试验过程屡见不鲜。

    而在浙江省,药剂部门却扛起传道者的大旗,开始了一场逆袭的浪潮,势头所及,从药剂科一直延伸到护理部门、临床部门,从数家医院开始波及浙江全省11个地市。风暴过后,一种新型的异质文化开始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酝酿“盗火”

    将品管圈引入浙江省内,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医一院”)药剂科主任张幸国来说,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

    2008年4月,在相关企业的公益赞助下,上海市药学会联合数家医院发布了一场有关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发布会。作为毗邻上海市的浙江地区同行,张幸国受邀参加了此次成果发布的观摩会。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次无心之旅,让一个品管圈的门外汉,成为个中痴迷者。而这也从此树立了张幸国作为浙江省品管圈首倡者的地位。

    回忆与品管圈的结缘,张幸国明确表示,正是品管圈的独特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也与他所倡导的组织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在品管圈中,每一个员工都愿意积极参与。而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组织管理的方式,刺激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张幸国看来,这完全迥异于传统的院长或主任说了算的组织文化模式。

    理念的契合,让张幸国萌发了一场“盗火”式的梦想。数月过后,张幸国开始在浙江省药剂科系统启动引入品管圈的计划。

    在活动初期,以张幸国为首的团队就心怀壮志,酝酿要以组织为依托,成建制地铺开。“我们要以组织化的形式来推广,没打算在自己一家单位做一两个项目了事。”浙医一院药剂科副主任王临润说。

    由于浙江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挂靠在浙医一院,所以它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品管圈推广组织的载体。张幸国团队将品管圈的推广圈定在杭州六家医院的药剂科。作为牵头单位,张幸国团队则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工作。没有任何申明,也没有任何典礼,这场日后影响浙江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就在悄无声息中启程了。

    “以往很多项目,有领导、有资金、有组织来推动项目。我们这个项目纯粹是自发自主地推动。”回顾试点之初的情景,王临润感慨不已。

    在这自发的氛围中,六家医院的药剂部门开始纷纷寻找提高药剂科服务质量、降低差错的绝招,也进而在黑暗中摸索一种新型管理工具的应用。

    蹒跚学步期,六家医院各自确定了自己的圈长,实行定期集中开会制,互相交流摸索的心得体会,同时也观摩各自的圈子活动。除此之外,推广小组还请来了海峡对岸的台湾老师进行全程辅导。

    摸索阶段的第一个障碍,来自品管圈的第一个环节:问题的选定。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品管圈的手法不是很了解,在选题环节就出现了偏差。”浙医一院药剂科药房组长李盈介绍。作为品管圈运动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内训师,回顾整个品管圈的学习过程,李盈感觉收获颇丰,也记忆犹新:“接受培训时,尤其是在问题解析环节的真因验证方面,我们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通常,借助于鱼骨图分析后,要因也就初步被筛选出来,经过再次查检,可获得真因。然而,这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需要初学者多次的磨练和案例的累积,很难一蹴而就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经历多次辅导培训和圈内的交流观摩后,六个团队逐渐熟稔品管圈的理念及技巧,甚至包括七大管理手法的应用,渐入佳境。

    6个月后,试点工作暂告一段落,6支团队斩获良多。以此为契机,大家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成果发布会,从而宣告了试点从幕后走向台前。2009年的第一场成果发布会,请来了浙江全省的多家质控中心负责人,也请来了卫生部医疗质量监管司司长张宗久。这场自下而上的管理精细化运动,顿时让多家质控中心负责人眼前一亮,也让负责医疗监管的张宗久司长感觉别开生面。

    品管圈旋风

    首战告捷之后,品管圈推广小组拟议在浙江全省全面铺开,从而掀起一场品管圈的管理风暴。

    拒绝行政命令,自愿报名,这是推广小组在全省铺开时采取的一道聪敏的策略。在第一批的名单中,有四个地市的医疗机构踊跃报名,其中部分卫生局系统也加入这一行列。

    很快,培训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地市的医疗机构也跃跃欲试,希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辅导后,再加上台湾老师的精心指导,第一批品管圈活动中的一些圈员开始成长为内训师。

    2010年5月,第二批品管圈成果发布会再次揭幕。由于汇报的圈活动数量将近100个圈,所以活动最终采取了竞赛的方式,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暨品管圈推广会,负责对各家参评的圈活动进行专业点评。

    为了一较高下,各家医疗机构也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了表演、短剧等多种元素,四五百人同台竞赛的火热场面好不热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场自下而上的品管圈运动最终也引来了浙江省卫生厅关注的目光。2010年,浙江省启动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作为质量持续改进的一项重头工具,品管圈得以被纳入到该省第三方医疗质量评审事宜中,成为行政指令性的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

    不仅如此,这股品管圈的旋风也开始从浙江省内刮到了浙江省外。

    2011年上半年,中国药师周在天津开幕,120余人座位的品管圈分会场瞬时挤满了200余人。火爆的场面让中国药学会的两个副组委笑言,像是参加了一场“传销会”。

    而在2011年2000余人参加的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会第一届会议时,品管圈的分会场又再次引起了轰动,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2012年11月,由浙江省医学会牵头,90余个圈积极报名参加台湾医疗品管圈活动竞赛,掀起了一场海峡两岸品管圈竞技交流的佳话,也得到了台湾同侪的高度评价。

    绚烂过后,回归到风暴的发源地浙江省内,开先河者正在将品管圈活动推向纵深,酝酿着新的蜕变。

    如今,品管圈活动已从药学部门逐步波及护理部门、检验部门、后勤部门,甚至向临床部门延伸。而品管圈的活动也日益复杂化起来,跨部门合作的品管圈类型正逐步浮出水面。

    比如一个信息部门实施的圈活动,不仅有信息部门的参与,同时还有临床系统的医生与护士加入;或者在一个圈内,消化科、营养科、药房、护理等多个部门积极协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医疗解决方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随着品管圈的步步深入和日益复杂,起初的参与者们对品管圈的理解也越来越立体化。

    “我觉得品管圈不仅关系到质量改进,带来了实质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很多的无形成果,熏陶了整个团队。”相比较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之类的有形成果,王临润就旗帜鲜明地认为,那些影响组织文化的无形成果就更为宝贵。, http://www.100md.com(汪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