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6971
药品背后的真相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8期
     “众所周知,医生和患者需要看到药品或者治疗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的所有结果,以便于制定最好的知情决策。可惜的是,这既不是事实,也不可能发生。”本·戈尔达克在《卫报》上撰文指出。

    本·戈尔达克是一位英国医生和流行病学专家,他自称也是一名“极客”(Geek,一般理解为性格古怪的人,但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也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专研的人)。他的第一本书《小心坏科学:医药广告没有告诉你的事》,力图揭露并剖析公众信息来源中有关现代生物医学的伪科学知识,并纠正错误的科学观念。如今他的新书《小心坏药厂:制药公司如何误导医生并坑害患者》更进了一步,直接深入生物医学的经验主义科学基础:制药公司、医生、医疗媒体、政府监管部门和医学院“合谋隐藏并操纵有关医药研发和营销的数据”。

    在戈尔达克看来,首要问题是数据缺失。新药的临床试验通常由生产这种药品的制药公司进行或赞助,试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新药看起来有效,而且试验数据从未完整地公之于众,制药公司会选择证明药品有效的数据,然后撰写论文,发表在医学学术期刊上。监管部门应当拥有所有关于药品效果的数据,但是通常也不会分享,因此研究者也无从研究这些数据。戈尔达克在书中举例指出,监管部门给研究者的资料中会有大段大段文字被涂黑。制药公司会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向医生大力宣扬自己新药的优点,同时资助患者团体去游说监管部门早日审批新药。学术期刊收到的论文未必是文章标明的作者所写。但是如果期刊决定发表此文,制药公司可能会大量购买此期刊物。这样一方面期刊可以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制药公司可以将刊物分发给医生,鼓励他们开这种新药。虽然医生可能会为患者着想,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临床试验数据缺失或被扭曲,而且制药公司资助医生参加的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也屡见不鲜。

    简而言之,每个环节都存在问题,“糟糕的试验至少还能分析,而数据缺失则毒害了大家的知识库。”戈尔达克感慨。

    尽管有些国家政府也曾就此制定并发布过法案,例如注册临床试验的具体信息,并发布结果,然而由于事后缺少核查和监督,糟糕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不过,希望仍在,例如美国实施针对医药行业的“阳光法案”,ProPublica网站能够使患者查看自己的医生是否收到制药公司的酬劳。

    “这本书融合了科学、政策、医药文化、人性,更重要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缺陷而非个人的差错。”戈尔达克指出,“我们必须牢记,这不是抽象的学术游戏。在医学中,扭曲的证据路线图与真实世界中患者的痛苦甚至死亡,直接关联。这一点至关重要。”, 百拇医药(张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