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65681
空中救援体系待建 专访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野战医疗所原所长谭映军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9期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作为战区最高等级医院和国家级救援医疗队,成都军区总医院(下称“成都军总”)参与了此次地震医疗救援。“既是医疗救治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院长沈毅如此看待此次救援。

    地震发生后8分钟,成都军总快速反应,沈毅与医院政委姚榕商议后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指挥、手术、护理等7个小组;迅速集合人员,医院进入战备状态;以野战医疗所为主体,组建医疗队;紧急筹备7日份救灾物资。上午10点,120人的医疗队整装待发。

    20日12点30分,首支医疗救灾队伍通过直升机进入芦山县太平镇。“这就是军医速度。”成都军总医务部副主任、野战医疗所原所长谭映军在成都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解读成都军总在历次地震救灾中的特有经验和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概念,同时对现行的救援体系进行反思。

    《中国医院院长》:对于类似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批量伤员收治上,成都军总的做法是怎样的?

    谭映军:我们医院近几年参与了汶川地震、成都六五公交车事件、玉树地震、彝良地震等重大事件,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实行二次检诊。目前很多医院的急诊能力建设都相对滞后,对于地震、火灾等批量伤员的救治,通过急诊进行分诊的压力很大。

    因此,我们在医院预留专门的病区,迅速把伤员安排到病床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