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0234
耗材管理黑洞(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12期
     面对来自临床的阻力,王杉则显得更加强势。“有些专家不理解,担心会导致临床使用不便。我让他们给我提意见。如果有颠覆性意见,我就改。若没有,我就如此执行下去了。”正是在王杉的强力推进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耗材管理成功上线ERP,从而开启了耗材管理的精细化之路。

    支付改革压境

    与追求内部管理精细化的王杉不同,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先行的城市,部分院长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便是其一。

    作为上海市总额预付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医院,自2009年试点以来,仁济医院一直因内部成本控制得力,取得了医保连年结余的佳绩。不过,尽管年年有余,但结余的数量却在减少。2012年,医院医保结余从2011年的5000万元减少至1000余万元。

    对于减少的原因,李卫平院长称,这与医院收治疑难杂症患者增多,进而占用更多医保资金有关。但为了继续向内部管理要效益,李卫平已将今年管理的重点聚焦在耗材上。“2012年,全市三级医院药占比是40.1%,而仁济医院是38.7%。医院药品管理领先,但耗材控制并没有药品控制得好。因此,2013年,医院重点目标是把耗材降下来,实现药占比和耗材占比双控双降的目标。”

    为此,李卫平要求对耗材进行排查摸底,并提出两大改革重点:其一是建立耗材追踪系统,实现耗材院内流通的全程可追溯;其二是大幅减少供应商,在保证耗材质量的同时,减少耗材的浪费使用。

    事实上,在距离上海仅有200余公里的江苏省镇江市,院长们的压力比李卫平更大。2012年3月8日,针对医疗机构耗材收入不合理的快速增长,镇江市卫生局曾公布了《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医用材料支出的增幅做出明确限制,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医院和院长的绩效考评体系中。

    在此基础上,2013年1月1日起,镇江全市二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正式实施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同时,规定2000元以上高值耗材实行零利润销售。由此,高值耗材彻底成为医院的成本中心。

    “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捋顺医生诊疗行为,让医生有自动控费的动力。这才是解决耗材滥用、价格虚高的根本方法。”在周丹看来,美国现行经验已经证实,在DRGs付费机制下,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医院所用耗材价格越低,所获收益就越高,从而给医疗机构压低耗材价格、防范耗材滥用的根本动力。

    据了解,2012年11月,人社部、财政部及原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将控费作为今后医保改革重点。该意见还明确指出,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改革,将在未来两年内全面推向全国,总额控制目标也将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

    毋庸置疑,堵住耗材管理黑洞的时机与动力已然来临。但问题是,院长是否已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百拇医药(张贵民)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