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定点生产效果难料
定点生产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环节的不顺畅仍将引发药品供应短缺。2013年6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第一批试点品种公开征求意见的函》(下称《基药定点生产征求函》)。这宣告曾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基药定点生产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据《基药定点生产征求函》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初步遴选通用名为麦角新碱、去乙酰毛花苷、氨苯砜、普鲁卡因胺、洛贝林和多巴酚丁胺的6种药品,实施定点生产。
不过,尽管定点生产被医改主政者视为缓解基药短缺的有效手段,但自诞生之初,基药定点生产的方案便存在诸多争论。除了针对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担忧外,一些业内专家对定点生产能否真正缓解基药短缺,心存疑虑。毕竟定点生产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环节的不顺畅仍将引发药品供应短缺。其最终效果,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定点生产难产
基药短缺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药政司就曾对“短缺基本药物现状及保障措施”进行课题招标。广东药学院临床药学系教授陈吉生就是课题参与者之一。
据陈吉生的调查,在2011年基药招标中,8省市区基药招标目录中,共有44个品种没有企业中标,主要是抗寄生虫病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和生物制品等药品。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遴选的首批6种定点生产的基药品种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