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156650
自强不息建院路(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14期
     严谨的规划是医院发展指挥棒,执行力则是医院前进的源动力。

    北京五棵松地区,有一片气势恢宏的白色楼群。进出这里的,有着军装的军人,也有风尘仆仆的普通民众。临街那栋医疗大楼楼顶十个鲜红的大字,好似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患者。这里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就是民众惯称的三〇一医院。

    医院在一声军令之下迅速建成投入使用,起初只面向部队官兵,后向地方民众开放;这所建国初期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医院,恪守“姓军为兵、服务人民”的宗旨,弘扬“允忠允诚、至精至爱”核心价值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一艘巨型医疗航母。

    建院初衷

    在今日北京城区的版图上,解放军总医院坐落在繁华的西四环,但在6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尘土飞扬、坟茔遍布的荒野。只是因有五棵呈五角形排列的松树,而被人们称为五棵松。虽然是偏远的西郊地带,但这片荒野中却有一条曾被日军称为“新亚路”的土马路,可通往城区中心。抗战胜利后,这条马路被冠以一个响亮的名字复兴路,向东连接着长安街,直通天安门。
, 百拇医药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两个月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机关从西柏坡进入北平,军委卫生部与负责军委机关医疗保健任务的朱豪医院(原中央医院)一同进入北京。本着利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原则,朱德号令军委各总部机关及各军兵种出城至“新北京”建设营区。于是空军、海军、通信兵、总后等单位从公主坟到玉泉路一字排开,安营扎寨,建设营房。

    虽然解放军陆续接管了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和平医院,并将一定的军队伤病员收治任务分布至这三家医院,但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大量伤员不断由东北运进关内,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尚不足以担负起收治任务。另一方面,虽然军委总部机关已陆续在各自驻地建立了医疗门诊部,但小规模的门诊部和少量的床位,无法负担起十万军直机关部队人员的医疗保健任务。“建一个大型医院”的设想,逐渐在军委总部酝酿。

    1951年5月下旬,从抗美援朝战场奉命回国、曾任海军副司令员的吴瑞林,在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提起了聂荣臻关于修建一所解放军总医院的建议。吴瑞林回忆,“当毛主席告诉我,他已回答聂总长‘先准备,后建设’时,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是解放军的一项重大建设。”
, 百拇医药
    1952年7月,军委办公厅关于军委直属部队建设医院问题会议记录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医院建筑问题:原批准军直建筑一千个床位的医院,地点在新北京,预算早经批准……”。可见,组建解放军总医院的规划,在获得毛主席指示后,逐步迈入正轨。但在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如何解决新设大型医院医务人员的来源,必然颇费周折。

    军委首先从浙江军区直属医院抽调了188名医务人员进京,准备以临时医院的形式接收军直患者,以缓解急迫的医疗需求。这部分医务人员抵京后,与原朱豪医院部分医务人员组建的永定路新市区门诊部人员合并,于1953年初共同组建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机关医院”(下称“军委直属机关医院”)。虽然新组建的医院仅有不到200张床位,但永定路军委直属机关医院的成立,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医疗急需,更为即将新设的大型医院储备了人才。

    与此同时,新设大型医院的选址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选定了五棵松。
, http://www.100md.com
    创业发展

    1953年夏天的五棵松地区,已不再是荒滩野陌,那片土地上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建设。前身为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正在五棵松建设400张床位的临床学院,并准备将学校从天津搬迁至北京。

    为了使筹建中的军直大型医院早日投入运行,军委总部决定,将这栋即将建设完成的医院移交当时已划归军队领导的中国协和医学院,组建第二临床学院。

    1953年8月5日,军委总干部部正式下发了蒲荣钦等总后各单位16人的任职通知,其中蒲荣钦任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院长。这一天,在40年后被总医院党委定为建院日。

    随后的一年中,筹划中的医院先是与永定路二百张床位医院合并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归军委办公厅直属卫生处直接领导。军委直属机关医院刚成立时,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内)和一些辅助科室。之后,科室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添置了一些医疗设备,建起规范的手术室。
, http://www.100md.com
    1954年8月4日在军队正规化建设中,军委直属机关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

    1957年6月6日,经过扩建的三〇一医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由军委直属机关医院一跃成为全军总医院,并最终以这一响亮的名称扬名海外。

    建院的最初30年里,解放军总医院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和唐山大地震。20世纪80年代初,医院迎来改革开放,逐渐快速发展。

    1980年,医院新建了CT用房;1984年,新门诊楼破土动工;之后的十多年里,医院又陆续新建了磁共振检查室、实验动物楼、耳研所等医技研究用房,完成了医疗用房的扩建改造。在国家政策和军队法规允许范围内,医院大胆探索创新,恢复医疗秩序的同时,推进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推进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出色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与总部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肩负起全军总医院会诊、转诊的疑难病患者诊治任务,1984年总医院敞开大门,开始收治地方患者。

    信息化抓手

    进入新世纪,时代和国家赋予了总医院更重的责任,如何推动医院的发展,实现深度军地融合,解放军总医院首先想到了建设数字化医院。

    2002年初,医院制定下发了“十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计划。医院提出到“十五”末,要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的网络化管理,初步建成“数字化医院”构架;建成扩展性强、安全可靠的医院信息宽带高速主干网;建成技术先进实用的空中与地面交互、医疗与训练共用、平时与战时保障一体的远程医学信息网络。, http://www.100md.com(王继荣 罗国金)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