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22期
编号:13146883
剖析新农合体制机制瓶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22期
资金筹集成本高,基金使用不理想,基金监管无力,开具可持续处方
     2006年,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成为四川省第三批新农合试点区,改革至今,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该区的新农合参合率已由63.78%提高至99.87%,筹资水平由45元/人/年提高到340元/人/年(其中农民个人缴费由10元/人/年提高到60元/人/年),报销比例由45%提高到85%,实际补偿比由17.79%提高到65.59%,累计受益759万余人次,受益率123.34%,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然而,随着新农合制度优越性的不断显现,低水平筹资与高要求医疗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更加突出,基金风险始终较高。

    资金筹集成本高

    据测算,自新农合启动以来,雁江区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成本达3元以上,按此计算,截止2013年雁江区用于筹资工作经费就达1850余万元。可见这种筹资模式耗时耗财,筹资成本相当高。

    参合人员的支付能力低下,也严重影响了基金的筹集。2010年雁江区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有40%?60%的人口外出,留守在家的主要是无缴费能力的妇女、儿童、老人。且由于国家出台筹资标准时间晚,筹资时限短,考核指标高,外出人员多,以及过分强调自愿参合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或乡村医生为完成任务,被迫为农民垫缴参合费用。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户籍人数正在逐年减少。2006年雁江区农村户籍人口87.11万,2012年78.97万,年均递减1.36万人。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作为医保优势群体的农村学生被划出新农合参合范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