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8661
内刊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4期
     上海市民诸先生突发疾病,急救中心人手不够致120救护车迟到,诸先生因延误抢救,终告不治。这一悲剧,让上海市急救医生短缺的问题备受瞩目。

    急救医生短缺非上海独有。北京市120急救网络目前每天有150辆急救车值班,至少需要700名急救医生跟车服务,但急救医生数量并未达标。而且,2013年北京120急救中心有18名医生离职,同时计划招聘20名医生,实际应聘者只有4人,急救医生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任何一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出现短缺,都有因可循。

    具体分析急救医生难招难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环境差,执业风险大。其二,待遇不高。急救医生不能通过销售药物、器械检查为急救中心“创收”,也难以挣“外快”,因此收入状况一直欠佳。其三,业务成长空间受限。目前各地120急救属于院前医疗急救,主要负责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监护治疗,在现有评价体系中,不及院内急救那样“高精尖”。
, 百拇医药
    干活苦险、收入不高、发展受限,这三种原因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影响一种职业的竞争性与稳定性,何况三种原因集中到急救医生身上,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要想马儿跑,马儿要吃饱”,解决急救医生短缺的矛盾,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与保障措施。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仍呈扩大趋势。北京特需医疗已经遍地开花;广州某些知名三甲医院在设法扩建特需病房。

    特需医疗已被分为三大类:一是特需;二是特需技术;三是特需服务。其服务项目自主定价,收入不上交、不缴税,因此成为各大医院的小金库。

    但公立医院对特需医疗的依赖是饮鸩止渴。特需医疗寄生于公立医院,不但加剧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也制约了高端医疗的健康发展。在短期获利的表面现象之下,最终是患者、医院、医疗体制三方受损的长期效应。
, 百拇医药
    浙江省将在今年把医药分开改革推向全省的三级大医院。浙江省卫生厅一位副厅长表示,目前正在做方案并测算,预计今年三四月间开始行动。

    浙江省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行动较早,2011年底启动试点,并于2013年全面铺开。

    虽然三级医院的药占比普遍低于县级医院,如浙医二院只有38%,但药品收入是个很大的数字。浙医一院药占比也有40%多。

    在最早进行三级医院医药分开改革的北京市,官方消息一直声称五家试点医院全部出现了净收益增加。

    上海市曾表示,三级医院的收入中来自医保支付的不到50%。

    很显然,如果三级医院用非医保支付来应对减收,有可能加重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2014年,中国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医保试点。国务院医改办也已公布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各省要全面启动或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目前大病医保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医保筹集资金或历年结余基金,参保人员无需额外缴费。这意味着大病医保的保障程度,直接受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保障水平的影响。就试点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正因为后者结余资金不多而面临大病医保难以落实的尴尬。鉴于此,有必要将大病医保这一新因素纳入居民医保额度的设定,以此重新厘定参保金额。只有资金来源问题解决了,大病医保才真正有可执行的保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