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华丽的冒险(2)
按常理,康复专科医院可以不设急诊科。但医院转型后,吴晓童打算保留急诊科。一方面,急诊科可以锻炼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同时方便周边居民。另一方面,康复亚专业中设有疼痛康复科,很多患者都是晚上牙痛、腹痛、耳朵痛,吴晓童计划保留医院急诊科,将治疗与功能康复结合,打造上海市疼痛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中心。
无锡市康复医院也在转型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医院遵循“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理念,以康复为主体,保留内科、外科和妇产科。“我们没有在转型中关掉一个临床科室,而是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临床医生融合到大康复理念之中。”党英杰表示。
华丽转身
回望转型,党英杰不无感慨,“二级综合医院转型做康复,找对了路子,找准了定位。”无锡市康复医院从转型时的200张床位发展至今天的439张床位,从30张增至如今的300张,康复床位已是一床难求。转型后,医院每个月接诊的康复患者数都在破纪录,业务收入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同比增长20%,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如今,医院的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当初的反对声音逐渐销匿,98%的职工支持党英杰的转型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市康复医院目前开展的康复项目中,与市残联的合作项目占医院业务收入的30%,原综合医院保留的特色科室占业务收入的30%,医院自主吸引康复患者已占业务总量的40%左右。
吴晓童同样明显感到了医院转型后的可喜变化。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医疗的份额,从转型初的5%增至如今的33%。采访前一月,医院的业务收入将近1500万元,几乎是过去的三倍。更让吴晓童看到希望的是,医院不仅再没有医生离开,还吸引了13名医生、4名学科带头人加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都较为空洞,最重要的是发展前景留人。”吴晓童感慨。
医院转型后,几十家媒体的关注让百姓对康复有了更深的认识,患者来源不再是问题。2013年底,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接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评估,医院很可能将从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晋升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通过评估后,医院将竭力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大学的附属医院,借助医教研平台吸引尖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实力。
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两个转型医院的院长深有感触。党英杰表示:“我们为什么比一般康复医院发展快、患者多?这得益于二级综合医院转型的优势——综合技术力量的支撑。对于有基础性疾病或并发症的康复患者,综合医院原有的技术力量可以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减少了对大医院的依赖度。而对于大医院下转的患者,我们也有能力接收。”
除康复医学科外,骨科和老年呼吸科是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的重点学科。“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保留部分强有力的医疗力量,对患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吴晓童也有同感。, 百拇医药(曾耀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