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谋发展(1)
地处辽东山城,始建于1954年4月的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下称“中心医院”),如今已走过风雨六十载。
六十一甲子,峥嵘岁月稠。经几代中心医院人精勤不倦、锐意进取,医院从建院之初的百张床位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妇幼保健、康复及职业病防治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辐射辽宁省本溪市及两县五区,肩负着170万人口的救治使命,推动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对于发展几经波折的中心医院而言,六十载意味着成熟与蜕变,医院从年轻走向成熟,成为本溪地区耳熟能详的医疗品牌,也是谱写未来新篇章的开始。
驶入快车道
步入位于医院行政楼顶的院史馆,这里陈列着各式老照片、医生手记和满载历史感的诊疗设备。六十年的时光仿佛凝聚在一瞬:1954年4月,原名为本溪市立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心医院成立;1985年1月,医院正式更名为本溪市中心医院;1994年12月,首批获得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1~2010年,医院分别成功整合市妇儿医院与市职业病医院;2010年8月,医院升格为中国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就此形成今天地区医疗龙头格局。
, http://www.100md.com
六十年的风雨路程,让众多老一代中心医院人记忆犹新。成为地区医疗行业龙头,不仅是中心医院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数十年来中心医院人迈向理想的第一步。
1999年,时任院长黄力强提出,以医院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心本管理”,打造“‘十心’实意”优秀品牌,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医院特色的“心文化”体系,将服务上升到医院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树立了行动标杆,更为今天医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姜岩履新院长,不仅接过了黄力强老院长传下的接力棒,更延续了“心文化”精髓,让“‘十心’实意”品牌誉满山城。
有着近三十年从医经历的姜岩,对医院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她曾自言:“中心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中心医院人的共同努力,在大家的心血铸就下,我们的中心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 http://www.100md.com
近十年来,中心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历经了体量由小及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主体阶段。新一代中心医院人秉承人才与科技两大发展战略,以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科,以及眼科、肿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妇儿、血液科等多个市级重点学科为主导,年均实现30~40项科研及新技术立项,医院品牌、美誉度不断积累,奠定了中心医院在本溪的品牌地位。
“我们这代人的好时光,离不开前人的努力,站在他们肩膀上,既是荣幸,也感压力,但更将化为动力。”谈及工作,姜岩的话语中永远充满着干劲与激情。
采访中,姜岩坦言:“如今,中心医院的医疗团队已经是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团队,但是时代不同,我们的发展目标也要有所改变。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在坚持做强做大中,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而要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除了医院现有的医教研体系,还要陆续成立多个功能平台给予支撑。
健康管理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平台以及职业病防治中心这三大中心,已成为中心医院近期的目标,并被写进医院第九届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的行政工作报告中。
, http://www.100md.com
2014年初,3000平方米的健康管理中心焕然一新,重新投入启用。作为立足预防医学、由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向关注人群身体素质的医疗机构,中心医院不仅力求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拓宽医疗服务范围,更依托职业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优势,成立市级职业健康监护中心,整合相关科室,实现业务无缝衔接,提高职业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急诊急救中心平台是中心医院目前着力打造的又一大亮点工作。根据市卫生局的卫生工作规划,医院将承担起建设市级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平台的任务:以中心医院为核心,将绿色急救通道延伸至院外,辐射全市医疗机构,建立多点救援管理模式,实现区域内快速救治……
凭借这些频频出现的亮点,中心医院以全面坚实的学科基础、多领域资源的整合叠加及前瞻性的战略,向着辽东名院这一美好愿景,不断努力,不断超越。
顶层设计助推
, http://www.100md.com
六十年的辛勤奋斗,让中心医院在近十年的发展建设中脱胎换骨,蜕变成新。这不仅凝结了一代代中心医院人的努力和辛勤付出,更加源于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的主引擎般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点上,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王仁胜深有体会。他表示,对于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而言,急诊往往是代表着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窗口。早年受客观限制,急诊科的设备和布局都相对落后,救治能力有限,患者来了只能转到病房,往往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如今,中心医院急诊科已经改名为急救中心,兼并了原急诊室和120系统。现已有固定团队18人,包括多名研究生;医院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造就医流程,无创呼吸机、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可视喉镜、心电图机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这在辽宁省的市级医院中,达到了硬件水平最佳。
第一时间的有效救治,加上专业一流的医疗团队,让急救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有了和死神赛跑的资本,一次次将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而这也让急救中心的社会认可度在山城迅速提升。“这都得益于医院从人员、设备、政策上给予的众多支持,使我们这支队伍能够迅速成长。”王仁胜很是感慨。
和急救中心类似,儿科也是山城医疗行业内公认的困局科室: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失率高。而自从2001年中心医院兼并市妇儿医院成立儿科以来,儿科的发展可以用大踏步前进来形容:门诊量增加50%,患者认可度不断提高。按照儿科系主任于凤丽的说法:“即使是要加床,患儿家属也要让孩子到我们这里看病才放心”。
不仅如此,在诸如三聚氰胺、手足口病、幼儿食物中毒等多次大型卫生应急事件中,儿科都能迅速响应,承担起应急处理的重要任务。, 百拇医药(高逸飞)
六十一甲子,峥嵘岁月稠。经几代中心医院人精勤不倦、锐意进取,医院从建院之初的百张床位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妇幼保健、康复及职业病防治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辐射辽宁省本溪市及两县五区,肩负着170万人口的救治使命,推动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对于发展几经波折的中心医院而言,六十载意味着成熟与蜕变,医院从年轻走向成熟,成为本溪地区耳熟能详的医疗品牌,也是谱写未来新篇章的开始。
驶入快车道
步入位于医院行政楼顶的院史馆,这里陈列着各式老照片、医生手记和满载历史感的诊疗设备。六十年的时光仿佛凝聚在一瞬:1954年4月,原名为本溪市立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心医院成立;1985年1月,医院正式更名为本溪市中心医院;1994年12月,首批获得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1~2010年,医院分别成功整合市妇儿医院与市职业病医院;2010年8月,医院升格为中国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就此形成今天地区医疗龙头格局。
, http://www.100md.com
六十年的风雨路程,让众多老一代中心医院人记忆犹新。成为地区医疗行业龙头,不仅是中心医院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更是数十年来中心医院人迈向理想的第一步。
1999年,时任院长黄力强提出,以医院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心本管理”,打造“‘十心’实意”优秀品牌,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医院特色的“心文化”体系,将服务上升到医院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树立了行动标杆,更为今天医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姜岩履新院长,不仅接过了黄力强老院长传下的接力棒,更延续了“心文化”精髓,让“‘十心’实意”品牌誉满山城。
有着近三十年从医经历的姜岩,对医院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她曾自言:“中心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中心医院人的共同努力,在大家的心血铸就下,我们的中心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 http://www.100md.com
近十年来,中心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历经了体量由小及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主体阶段。新一代中心医院人秉承人才与科技两大发展战略,以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科,以及眼科、肿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妇儿、血液科等多个市级重点学科为主导,年均实现30~40项科研及新技术立项,医院品牌、美誉度不断积累,奠定了中心医院在本溪的品牌地位。
“我们这代人的好时光,离不开前人的努力,站在他们肩膀上,既是荣幸,也感压力,但更将化为动力。”谈及工作,姜岩的话语中永远充满着干劲与激情。
采访中,姜岩坦言:“如今,中心医院的医疗团队已经是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团队,但是时代不同,我们的发展目标也要有所改变。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在坚持做强做大中,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而要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除了医院现有的医教研体系,还要陆续成立多个功能平台给予支撑。
健康管理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平台以及职业病防治中心这三大中心,已成为中心医院近期的目标,并被写进医院第九届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的行政工作报告中。
, http://www.100md.com
2014年初,3000平方米的健康管理中心焕然一新,重新投入启用。作为立足预防医学、由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向关注人群身体素质的医疗机构,中心医院不仅力求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拓宽医疗服务范围,更依托职业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优势,成立市级职业健康监护中心,整合相关科室,实现业务无缝衔接,提高职业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急诊急救中心平台是中心医院目前着力打造的又一大亮点工作。根据市卫生局的卫生工作规划,医院将承担起建设市级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平台的任务:以中心医院为核心,将绿色急救通道延伸至院外,辐射全市医疗机构,建立多点救援管理模式,实现区域内快速救治……
凭借这些频频出现的亮点,中心医院以全面坚实的学科基础、多领域资源的整合叠加及前瞻性的战略,向着辽东名院这一美好愿景,不断努力,不断超越。
顶层设计助推
, http://www.100md.com
六十年的辛勤奋斗,让中心医院在近十年的发展建设中脱胎换骨,蜕变成新。这不仅凝结了一代代中心医院人的努力和辛勤付出,更加源于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的主引擎般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点上,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王仁胜深有体会。他表示,对于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而言,急诊往往是代表着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窗口。早年受客观限制,急诊科的设备和布局都相对落后,救治能力有限,患者来了只能转到病房,往往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如今,中心医院急诊科已经改名为急救中心,兼并了原急诊室和120系统。现已有固定团队18人,包括多名研究生;医院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造就医流程,无创呼吸机、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可视喉镜、心电图机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这在辽宁省的市级医院中,达到了硬件水平最佳。
第一时间的有效救治,加上专业一流的医疗团队,让急救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有了和死神赛跑的资本,一次次将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而这也让急救中心的社会认可度在山城迅速提升。“这都得益于医院从人员、设备、政策上给予的众多支持,使我们这支队伍能够迅速成长。”王仁胜很是感慨。
和急救中心类似,儿科也是山城医疗行业内公认的困局科室: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失率高。而自从2001年中心医院兼并市妇儿医院成立儿科以来,儿科的发展可以用大踏步前进来形容:门诊量增加50%,患者认可度不断提高。按照儿科系主任于凤丽的说法:“即使是要加床,患儿家属也要让孩子到我们这里看病才放心”。
不仅如此,在诸如三聚氰胺、手足口病、幼儿食物中毒等多次大型卫生应急事件中,儿科都能迅速响应,承担起应急处理的重要任务。, 百拇医药(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