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霞:守护新生
短发、大眼、微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给人的感觉亲切和蔼。在她清脆的嗓音背后,是近30年在围产医学领域的默默耕耘,以及一连串耀眼光环。尽管刚过不惑之年,她已登上了围产医学领域的巅峰,成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作为临床医生,她拒绝将治疗等同于冰冷的手术刀,而是竭力为患者及其家属带去希望;作为医学研究者,她以敬畏科学的心态,探索医学领域的未知。在外人看来,妊娠期糖尿病并无太多高超的医疗技术,但杨慧霞却认为,这份看似平淡的治糖工作,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两代人的健康。而她也甘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迎接每一名婴儿的安全降生。
以启山林
妊娠期糖尿病(下称“GDM”),这个今天已受到广泛重视的疾病,在20年前还鲜有耳闻。而杨慧霞与GDM的结缘,有些误打误撞。
1986年,杨慧霞在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有位孕妇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第一次怀孕自然流产,第二次怀孕胎死宫内,第三次怀孕却生下一个畸形儿。”时至今日,当她谈到工作初期接诊的那位高龄孕妇时,眼眶仍有些泛红。尽管后来该患者在医生们的帮助下,血糖得到控制并顺利分娩,但杨慧霞却受到很大触动,“如果她之前能够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避免如此悲惨的经历了。”
, http://www.100md.com
杨慧霞意识到,GDM看似小病,却影响着两代人的健康,加强对GDM的研究刻不容缓。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义无反顾地将研究方向指向了GDM。
在当时国内尚处空白的医学领域探索,出路就是勇于实践。“20世纪80年代,国内医学界只能通过注射动物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时间久了,孕妇自身就会产生抗体,最后只能不断加大剂量。”杨慧霞回忆,当时为控制住一位孕妇的血糖,她曾将一天的胰岛素剂量加到300多个单位。如此大的剂量之前从未在孕妇身上用过,“我冒着巨大的风险,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最终,在血糖和血压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患者足月生下了一个6斤多的宝宝。”
尽管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她还是希望找到更加确凿的科学依据。为此,她搜遍了当时中国极有限的相关论文,泡在图书馆,一篇篇翻阅国外文献,年复一年。
2000年,杨慧霞有机会到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 & Women医院任访问学者,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出于对GDM的关注,她特意跑到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参观学习。在此,她竟意外结识了国际知名糖尿病专家Dr. Florance Brown。
, 百拇医药
“她在惊讶我认识她的同时,还惊讶于我对GDM的认识与国际如此接近。”杨慧霞不掩兴奋地表示,当年正是阅读了Dr. Brown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才对GDM的认识有了国际思维。在跟随Dr. Brown一起出诊的过程中,杨慧霞特别留心学习国外的GDM管理理念和治疗技术,并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病例。
回国后,杨慧霞一直致力于将GDM国际诊断标准和管理经验引入中国医学临床。
2005年,她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2008年,她还成立了中国DOHA联盟,向国内介绍“健康疾病胎儿发展起源”的学说。
2008~2009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杨慧霞两次受邀参与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及2010年WHO组织GDM筛查及诊断标准制定专家组会议。“随着研究积累的证据增多,国际组织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我们声音也会越来越强。”她坚信。
, 百拇医药
医者医心
当今中国GDM患病率已高达17.5%。在从事GDM管理二十余年后,杨慧霞对中国GDM发病率不断增高的趋势心存忧虑。
出于妊娠期用药安全的考虑,很多GDM患者及其家属,对孕期用药多有顾虑。对此,如何通过健康宣教说服患者配合治疗,便是一门大学问。“曾经有位GDM患者家属对糖尿病不重视,还认为胎儿越大越好。我就跟他讲,孕妇血糖高,不仅会导致胎儿超重难产,还会对胎儿胰岛细胞造成负担。这就像汽车发动机长时间负荷运转,将有损汽车使用寿命一样。患者家属听完豁然开朗,从此积极配合治疗。”
不过,在介绍医患沟通技巧的同时,一贯挂满微笑的杨慧霞也不免面露难色。“自二十多年前开始研究GDM,我就不停地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但是现在仍有孕妇因糖尿病未得到很好控制而发生不幸。这就在提醒我们,必须加强GDM管理和健康宣教。”
, 百拇医药
对此,在2005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时,杨慧霞便开始组织业内专家开展GDM规范化诊治的推广工作,并积极推动中国GDM临床诊治规范的制定工作。2010年,杨慧霞组织开展的活动,获得世界糖尿病基金项目经费支持。
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截至2013年底,杨慧霞组织的培训范围已覆盖全国几十个省市地区,培训人员超过6000余人次。
杨慧霞表示,为了使大量新发现的GDM孕妇能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合理管理,2011年,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GDM一日门诊,希望从营养和体重管理入手,及早干预高危孕妇的生活方式,减少高危人群GDM发生,“至少通过一天教育,告诉孕妇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采访结束之际,杨慧霞坦言,除了每天要从事超过十余个小时的高强度临床工作,有时还要承受患者的不理解。但她深信,只要医生心存患者,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理解医生。, 百拇医药(张贵民)
作为临床医生,她拒绝将治疗等同于冰冷的手术刀,而是竭力为患者及其家属带去希望;作为医学研究者,她以敬畏科学的心态,探索医学领域的未知。在外人看来,妊娠期糖尿病并无太多高超的医疗技术,但杨慧霞却认为,这份看似平淡的治糖工作,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两代人的健康。而她也甘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迎接每一名婴儿的安全降生。
以启山林
妊娠期糖尿病(下称“GDM”),这个今天已受到广泛重视的疾病,在20年前还鲜有耳闻。而杨慧霞与GDM的结缘,有些误打误撞。
1986年,杨慧霞在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有位孕妇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第一次怀孕自然流产,第二次怀孕胎死宫内,第三次怀孕却生下一个畸形儿。”时至今日,当她谈到工作初期接诊的那位高龄孕妇时,眼眶仍有些泛红。尽管后来该患者在医生们的帮助下,血糖得到控制并顺利分娩,但杨慧霞却受到很大触动,“如果她之前能够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避免如此悲惨的经历了。”
, http://www.100md.com
杨慧霞意识到,GDM看似小病,却影响着两代人的健康,加强对GDM的研究刻不容缓。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义无反顾地将研究方向指向了GDM。
在当时国内尚处空白的医学领域探索,出路就是勇于实践。“20世纪80年代,国内医学界只能通过注射动物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时间久了,孕妇自身就会产生抗体,最后只能不断加大剂量。”杨慧霞回忆,当时为控制住一位孕妇的血糖,她曾将一天的胰岛素剂量加到300多个单位。如此大的剂量之前从未在孕妇身上用过,“我冒着巨大的风险,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最终,在血糖和血压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患者足月生下了一个6斤多的宝宝。”
尽管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她还是希望找到更加确凿的科学依据。为此,她搜遍了当时中国极有限的相关论文,泡在图书馆,一篇篇翻阅国外文献,年复一年。
2000年,杨慧霞有机会到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 & Women医院任访问学者,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出于对GDM的关注,她特意跑到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参观学习。在此,她竟意外结识了国际知名糖尿病专家Dr. Florance Brown。
, 百拇医药
“她在惊讶我认识她的同时,还惊讶于我对GDM的认识与国际如此接近。”杨慧霞不掩兴奋地表示,当年正是阅读了Dr. Brown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才对GDM的认识有了国际思维。在跟随Dr. Brown一起出诊的过程中,杨慧霞特别留心学习国外的GDM管理理念和治疗技术,并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病例。
回国后,杨慧霞一直致力于将GDM国际诊断标准和管理经验引入中国医学临床。
2005年,她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2008年,她还成立了中国DOHA联盟,向国内介绍“健康疾病胎儿发展起源”的学说。
2008~2009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杨慧霞两次受邀参与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及2010年WHO组织GDM筛查及诊断标准制定专家组会议。“随着研究积累的证据增多,国际组织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我们声音也会越来越强。”她坚信。
, 百拇医药
医者医心
当今中国GDM患病率已高达17.5%。在从事GDM管理二十余年后,杨慧霞对中国GDM发病率不断增高的趋势心存忧虑。
出于妊娠期用药安全的考虑,很多GDM患者及其家属,对孕期用药多有顾虑。对此,如何通过健康宣教说服患者配合治疗,便是一门大学问。“曾经有位GDM患者家属对糖尿病不重视,还认为胎儿越大越好。我就跟他讲,孕妇血糖高,不仅会导致胎儿超重难产,还会对胎儿胰岛细胞造成负担。这就像汽车发动机长时间负荷运转,将有损汽车使用寿命一样。患者家属听完豁然开朗,从此积极配合治疗。”
不过,在介绍医患沟通技巧的同时,一贯挂满微笑的杨慧霞也不免面露难色。“自二十多年前开始研究GDM,我就不停地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但是现在仍有孕妇因糖尿病未得到很好控制而发生不幸。这就在提醒我们,必须加强GDM管理和健康宣教。”
, 百拇医药
对此,在2005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时,杨慧霞便开始组织业内专家开展GDM规范化诊治的推广工作,并积极推动中国GDM临床诊治规范的制定工作。2010年,杨慧霞组织开展的活动,获得世界糖尿病基金项目经费支持。
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截至2013年底,杨慧霞组织的培训范围已覆盖全国几十个省市地区,培训人员超过6000余人次。
杨慧霞表示,为了使大量新发现的GDM孕妇能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合理管理,2011年,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GDM一日门诊,希望从营养和体重管理入手,及早干预高危孕妇的生活方式,减少高危人群GDM发生,“至少通过一天教育,告诉孕妇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采访结束之际,杨慧霞坦言,除了每天要从事超过十余个小时的高强度临床工作,有时还要承受患者的不理解。但她深信,只要医生心存患者,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理解医生。, 百拇医药(张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