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370
加快医改为慢病防控筑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7期
     过去30年,中国的健康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均寿命一直在增长。但是中国健康医疗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下称“慢病”)已似海啸般涌来,亟待医疗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2011年,《柳叶刀》刊发题为《中国主要健康隐患是慢病》的文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也表明,疾病负担最重的前两名,已经从1990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转变为2010年的脑卒中和心脏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递增。中国已有超过2.6亿慢病患者。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超过65%的劳动力休工是因为慢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

    慢病因素存在于环境和生活方式中,其实是可控的。中国慢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不健康饮食、高血压、吸烟和环境污染4个因素。

    自200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五大医疗体制改革,其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两项重要的慢病防控改革。11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就包括慢病管理系统。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疾病管理项目包含8000万高血压患者和2000万糖尿病患者。虽然这些庞大的数字使得该项目值得称道,但是各地区的慢病管理成效却不明显。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领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慢病防治工作,但是门诊量主要在医院,所以医院对慢病防控的作用有待发展。据统计,2012年,中国的医院门诊量为20亿人次。如果对这20亿人次进行早期健康教育,会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是中国大医院拥挤,医生负担过重,几乎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又不高,甚至自身也有如吸烟等风险因素,无法正确地影响患者。

    而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医疗体系的支付方式,它导致了预防保健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医院还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流的支付方式都是按项目付费,没有鼓励医生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的激励制度。河南省实行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制度和上海闵行区实行的按绩效付费模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效果不错。

    归根结底,慢病防控离不开医疗改革。首先,应建立基于纵向资源有效整合的分级诊疗体系,解决医院过度拥挤问题,让医生与患者拥有更多的沟通时间。目前中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医院系统是竞争关系,而只有二者协调,才能实现慢病的早期预防。其次,应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慢病管理的技能培训和责任感。再次,积极探索基于健康状况指标改善的支付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制度。只有当医疗体制改革与慢病防控结合时,中国才能有效控制慢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