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27922
苏晓清:人才奠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0期
     成立于1928年的萍乡市人民医院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却承受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一方面,萍乡市位于赣湘交界处,距名院林立的省城长沙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另一方面,萍乡市的另一家大医院萍矿总医院于2002年从郊区搬到市内,此后又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结成合作关系,无形中给萍乡市人民医院增加了额外的竞争压力。

    2002年,苏晓清履新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此后的12年中,医院不但承受住了省内外的竞争压力,还在各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才梯队和重点专科建设佳绩频传——获得了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示范点光荣称号,普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等12个专科获得省重点专科或省市共建先进学科,肿瘤科等7个专科获得国家临床药物实验机构资格。“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人才优势。”苏晓清一语道出萍乡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秘诀。

    2000年,国家取消大学生分配的制度;2001年,校园招聘会开始举办。“那时我还是副院长,经时任院长、书记同意带队去各大高校招揽人才。”苏晓清带队走了湖南、江苏、上海、四川等地的8家高校,但最终来萍乡市人民医院的高校毕业生只有十几个来自南昌大学的。

    不过,这次“失败的尝试”并没有令苏晓清气馁。2002年,苏晓清就任院长后依然坚持“走出去招揽人才”的策略,“这一年有了突破,医院引进了一个中南大学的毕业生。”苏晓清笑言。以此为起点,外来人才的引进渐渐有了起色。“如今医院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人,博士生达到了7人。在江西省同级医院之中,我们医院的人才结构是最优的。”

    引进的人才还要留得住,“感情留人自然需要,但待遇留人更加重要。”在这一方面,苏晓清从不吝啬。由于刚参加工作的医生薪酬比较低,为了稳定新人,2006年,苏晓清决定为外地来萍乡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次性一万元的生活补贴;医院还设立了青年帮扶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为生活有困难的员工提供补助。

    苏晓清关注人才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医学专业领域。2002年,苏晓清刚刚就任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时就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信息系统。他发现,整个项目花费近几十万元,而外聘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则由一名工程师带队,因此他以高薪劝说这名工程师留在医院。工程师当时的承诺是半年在医院工作,半年回原单位工作。一年之后,这名工程师决定全年都留在医院工作。直到现在这名工程师依然在医院工作,并且已经帮助医院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负责医院硬件的维护和软件的开发。

    “2008年,我奖励了他一台车,因为经过计算,这些年他帮助医院节省的经费高达1600万元。”苏晓清表示自己灵活的用人观念是“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除了引进外来人才,苏晓清也非常注重内部搭建平台培养人才。2004年,萍乡市人民医院开始和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成为其非直属附属医院,如今联合培养的多名全日制硕士已陆续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此外,2005年,萍乡市人民医院还成为赣南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已顺利完成七届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管理以人为本,要睁开眼睛看到每个人的优点,而只要不是大的缺陷,可以尽量闭上眼睛。”苏晓清表示。, 百拇医药(张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