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27890
两代人的行医生涯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0期
     作为纽约大学朗格医学院的生物伦理学家、医学历史专家、执业内科医生,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长期成员,巴伦·雷纳医生自认为已经见识过不少事情了。不过,当他的父亲菲利普·雷纳,一位曾经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工作多年的传染病医生,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执业经历时,小雷纳医生还是禁不住感到惊讶:老雷纳医生曾经用自己的身体阻碍同事对一名没有呼吸的濒死患者实施心脏复苏术(CPR),尽管CPR在当时是合情合法的做法。在之后的几年,老雷纳医生还尝试加速重病母亲和岳母的死亡,以避免她们承受过多痛苦。

    这改变了小雷纳医生对父亲的认知,从小到大,他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位对患者关爱且极具天赋的医生。虽然老雷纳医生的确是一位毋庸置疑的好医生,但是随着小雷纳医生对生物医学伦理的学习和研究加深,他对父亲那一代医生的执业方式也产生了质疑。

    老雷纳医生开始执业的20世纪60年代,医生被视为“上帝”,患者愿意让医生为他们做出决策。于是,老雷纳医生可以出于为患者考虑的目的而隐瞒信息,例如他可以隐瞒患者的癌症已经进入晚期;在患者可以选择“放弃抢救”(DNR)之前的时代,老雷纳医生可以不咨询患者亲属就为患者制定治疗决策。这种家长式的作风在如今会被视为违反医学伦理道德。

    通过阅读父亲长达30余年的执业日记,小雷纳医生认识到,老一代医生执业生涯中的家长式作风早已经被时代淘汰,当今时代讲究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但是,两代医生执业方式的对比却引发了不少问题:家长式作风的医生是否早已消失,或者他们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顾患者及其亲属的意见所做出的决策是否错误?个体化医疗的逐渐兴起是否改变了医生家长式作风和民主式作风之间的衡量与计算?我们如何能够使用新兴技术来拯救生命,而不是仅仅拖延死亡?在如今这个高新技术发达、医疗成本激增、各国医改突进的时代,这些问题不可避免。

    医学伦理原本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领域。如今,患者自主权已经成为常态,小雷纳医生更是其“狂热支持者”;现代医学伦理道德禁止医生牵涉自己家庭成员的治疗,而在老雷纳医生时代,主导自己亲属的治疗并无不妥,小雷纳医生对此则极力反对。在一次采访中,小雷纳医生明确表示,治疗亲属时,由于情感因素影响,医生很难保持客观,这在当代医生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这一切经历与反思都记录于小雷纳医生的新书《好医生:父亲、儿子和医学伦理的演变》中。但《好医生》一书并不仅仅是儿子对父亲和自己执业生涯的回顾和对比,也是对当前医学伦理的深思和质疑。父亲这些老一代医生的执业方式真的过时了吗?还是儿子这一代医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学习并接受的医学伦理常态?, 百拇医药(张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