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庙堂 拥抱江湖(1)
在距离退休还有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候,廖新波“升职”了。两个月前,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官网“领导主页”一栏显示,廖新波的职务从原来的“副主任、党组成员”变动为“巡视员”,告别所负责的医政工作,分管综合监督处和交流合作处。在中国的公务员体系中,巡视员列为第十三级至八级,即相当于厅局级正职,但与厅局级官员最大的不同在于,巡视员属非领导职务。
在中国的医卫界,鲜有人能像廖新波这样,在行业内近乎无人不知,在业外也颇有名气。廖新波感慨,自2004年被调入广东省卫生厅履职副厅长,这一晃竟已十年。其担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这十年,是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颇为波折与激荡的十年,也是他个人声望与事业成长最快的十年。
卸任副主任之后,“医生哥波子”在网络上的“粉丝”纷纷表达感慨与惋惜:“功不必在任期”、“好官,好人!”、“廖兄源于责任,将官责为己任,我们更多地赞赏”……类似的评论留言再一次印证了这位“非典型官员”在网络中的“爆棚”人气。
, 百拇医药
“在岁月中,要学会让舍得的和舍不得的都随缘。每到一处,每得一物,总会失去一些。以前想要的,现在得到了,却已经不再重要。”廖新波对于外界所说的“是不是话多了,明升暗降了”的说法已不想做太多的回应,“是也罢,不是也罢,过去十一年的副厅生涯,我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6月11日,廖新波在广州市先烈南路的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这是他卸任之后,第一次对媒体公开讲述过去十年为官的得失感悟、成绩与遗憾以及未来规划。
一个人的媒体
廖新波最为公众熟悉的,便是其知名网络博主的身份。2005年,中国的个人网络博客才刚刚起步,公众对博客还少有关注。这一年,本不看好博客业务的国内几家知名门户网站开办博客业务。经朋友推荐,廖新波在新浪网开通自己的实名博客,并把其定位为“思想火花碰撞的港湾”。最早“触网”的他,在开博之前,新浪聊天室和MSN早已融入了他的个人生活。
, 百拇医药
实名开博,对很多官员而言,直到今天也依旧噤若寒蝉。对十年前的廖新波而言,这种顾虑更是不可避免,但性格率真的他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在他看来,博客的出现就像是一块新的海绵,使自己有了更多可以吸收的东西。“开博对我是一个推动,首先这对自己的思维是一种辅助的支撑,使我比较系统地分析事物;其次,坦率地讲,国家卫生计生委有些司级领导在出政策的时候,也在观察我的言论。”
这位自媒体人的工作强度甚至高于很多业内记者。到目前为止,廖新波先后在新浪网、凤凰网、网易等网络媒体开通实名博客,其中新浪网的粉丝数超过1500万,博文篇数2463篇。微博出现之后,他又在第一时间开通了多个平台的实名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粉丝数达到363万,原创(转载)微博1.2万条。
他一度对自媒体的经营达到近乎“疯狂”的状态。为了不耽误写博客,与网络保持即时连接,廖新波在车上配备了220伏的充电电源、无线网卡等一系列上网设备,出差途中、调研路上……任何地点都成为他写博客和微博的场所。但一段时间之后,这让他感觉“太辛苦,没有必要”。
, 百拇医药
对于如何运作官员博客,廖新波有自己的心得。他清楚地区分出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和风格,知道如何把握网络说话的尺度,并极力避开网络世界的相关禁忌。“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否则你真的什么都不是!”廖新波觉得自己不能被看似繁荣的网络空间所裹挟,不能在网络上针对网民个体引发冲突,要论事不论人;同时,不对自己的直接领导发表批评意见。
“方粉们”一度让廖新波感觉很头疼。支持中医的相关言论使得他在网络上遭遇“方粉”的极端攻击,这种攻击甚至还波及到自己的岳父(中国第一位中医学教授)。“不用理睬他们,我才不会那么笨!对于不理性的争论,回应只会助长对方的气势。”
最初,廖新波只是抱着记录点滴的心态开了博客,可没料想到今天能产生这么大的关注。他试图尽量区分开“副厅长”和“医生哥波子”的身份,但现实却是公众与媒体总是将两者缠在一起,习惯于把其个人观点冠以其职务头衔,而这也正是官员实名开博普遍会遭遇到的情况。而所在省的省长等常常都会以“大名鼎鼎的网络红人”来介绍廖新波。
, 百拇医药
功不唐捐,廖新波用网络红人的身份推动着相关政策和舆论环境的变革。他十分欣赏《中国新闻周刊》的办刊宗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自媒体也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医生哥波子”的博客常常被当作卫生政策的测向球,他认为自己的一些呼吁还是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如果没有众人拾火,火焰怎么能高?而且这拾火者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廖新波说。
让医务工作者有尊严地工作,这是廖新波在网络上最常呼吁的话题之一。在他看来,中国的医疗制度缺陷、医生的成长代价和患者的痛苦交织存在,政府部门应该思考如何去面对和缓解这一困境。“我要把一些最真实的东西告诉社会,让社会去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廖新波说。
医改里的憾事
5月30日,廖新波在其新浪微博表示,最后一次在中山大学参加其主管的医政会议。离开医政工作后,廖新波留下两大遗憾:其亲自主持起草的医师多点执业和促进社会办医两个文件没有如期出台。他认为,医改里的遗憾有很多,但这两项是提纲挈领的文件,具有长远的意义。
在医改的争论中,廖新波认为自己既不是市场派,也不是政府派。为此,批评他观点保守与激进者同时存在。在其看来,医改本不是该划分派别的事情,市场和政府两种作用都要发挥,是不应该纠缠在一起的,而是要各司其职。“现在的社会办医搞得不伦不类,不公不私。”廖新波坦陈,“现在政府还没有对社会办医的边界和范围制定一项权威性的解释。”
对于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中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廖新波向来不认同,但即使是他主管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采取这种做法,他也无能为力。“对于中山六院和德福资本的合作,我支持他们去探索,能成则成,不成也罢,也是一种经验。在这个状态下,你只能继续去‘摸着石头过河’,”廖新波此时反问记者,“中国医改这么多年了,我们总在‘摸着石头过河’,总有点说不过去吧?”, 百拇医药(张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