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业化医院管理团队
自2012年5月,清华大学组建了中国大陆首家医院管理研究院(下称“清华医管院”),并于2013年8月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清华医管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受到业内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成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学术研究平台的构想,一直是笔者的一大心愿。1997年,笔者作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成员到美国考察,行程第一站是芝加哥大学。该校在介绍中提及,其于1934年率先成为美国开设医院管理课程的高校。随后,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20余所大学纷纷建立医管学科。笔者由此对“医院管理学历教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2003年时,笔者又专门对台湾多所高校的医院管理培养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管理者几乎90%以上接受过系统管理教育;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也已占到85%。由此镜鉴,大陆公立医院管理系统内的人才成长路径,长期沿袭“医生—专家—院长”模式,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现代的医院管理理论与技能,导致大陆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基本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这种粗放的经验管理,不仅造成了不经济、低效率等现象,也是诱发医患纠纷等社会问题的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自2004年至清华医管院成立前期间,笔者一直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事医院管理在职培训与医管研究工作。在培训过的近8万名公立医院的院级或中层管理干部学员中,几乎没有一位学员能在课上提问中讲清楚何为全面质量管理。由此可窥大陆医院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医院间的差距。
事实上,没有理论指导的经验是盲目的经验。现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已成为全球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生力军,而这也是中国大陆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推动高校联合设立医院管理专业的十年间,笔者遭遇过不少质疑。曾有一位知名专家在座谈会上提出:“医院管理的实战性很强,不可能从学校里培养出院长。”——实际上,这是对这一专业很典型的一类误解。该专业培养的是医院管理团队,而不仅仅是院长。我们不能把医院管理职业化狭义定义为院长职业化,而应放眼整个医院管理团队的职业化。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卫生行政部门为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也曾展开了很多在职培训,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培训本身时间短,先天存在“知识欠系统、模块碎片化”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医学面对的是个体,而管理面对的是群体。这种思路上的转变对于大多数医学出身的医院管理者而言,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达成。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就要对现行培养体制进行颠覆性创新,即开办医院管理学历学位教育。
, 百拇医药
以医疗疏失率为例,我们可以对比专业的科学管理与经验式的粗放管理对医院安全管理的影响。据统计,美国医疗疏失率为3.7%,澳大利亚为16.6%,日本为11%;而在大陆,该数据无法统计,因为我们连获取相关报告的系统尚未建立。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石。21世纪的卓越医疗质量应实现人安、物安、环安“三安”。而清华医管院的学生则要通过学习“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等课程,掌握医院的评价标准、明确医院在质量持续改进中应采用的科学管理工具。
此外,当前大陆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出现了一个怪圈——运营成本高于人力成本,比例约为7:3,严重失衡;而对比西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和人力成本比例,则恰恰相反,为3:7。因此,清华医管院借鉴美国及台湾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教会学生改变公立医院现有的失衡成本结构。
鉴于医院管理学科为知行合一的交叉学科,清华医院管理硕士学制为三年,学生的第一年半为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其中包括8周的医院见习加环节课程安排,再以一年半进入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美国等知名医院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清华医管院的老师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院系,并有来自欧美、台湾等地的10位著名教授和大陆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团队讲授医管专业课程。这也是借鉴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医院管理教学模式经验。
, 百拇医药
在夯实理论基础的条件上,清华医管院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制定到国内外的一流医院实习3个学期的方案。实习期间,学生要在医院各管理部门和部分一线临床科室轮转,通过溶入医院实体与连贯的实践活动,达到对医院管理与服务体系、结构、流程、方法的认知和熟悉,以缩短毕业入职后的岗位适应期。
关于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长期的实践积累。正如那些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可能立即会做好医生,更不可能马上上台手术,医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需要进入职场中锻炼相当长的时间,把理论加以消化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展示其专业优势。
清华医管院作为大陆首家专业从事医院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机构,首先保证了医管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其并以高水平的科研促进学科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而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充分发挥学科代头人的独立思考力及创造力,是学科建设及教研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下,国内医院管理教育科研方兴未艾,成果与希冀并存。国务院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公立医院改革有待深化。清华医管院致力于从宏观层面分析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瓶颈,并从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医疗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中国医改策略。, 百拇医药(刘庭芳)
成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学术研究平台的构想,一直是笔者的一大心愿。1997年,笔者作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成员到美国考察,行程第一站是芝加哥大学。该校在介绍中提及,其于1934年率先成为美国开设医院管理课程的高校。随后,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20余所大学纷纷建立医管学科。笔者由此对“医院管理学历教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2003年时,笔者又专门对台湾多所高校的医院管理培养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管理者几乎90%以上接受过系统管理教育;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也已占到85%。由此镜鉴,大陆公立医院管理系统内的人才成长路径,长期沿袭“医生—专家—院长”模式,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现代的医院管理理论与技能,导致大陆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基本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这种粗放的经验管理,不仅造成了不经济、低效率等现象,也是诱发医患纠纷等社会问题的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自2004年至清华医管院成立前期间,笔者一直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事医院管理在职培训与医管研究工作。在培训过的近8万名公立医院的院级或中层管理干部学员中,几乎没有一位学员能在课上提问中讲清楚何为全面质量管理。由此可窥大陆医院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医院间的差距。
事实上,没有理论指导的经验是盲目的经验。现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已成为全球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生力军,而这也是中国大陆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推动高校联合设立医院管理专业的十年间,笔者遭遇过不少质疑。曾有一位知名专家在座谈会上提出:“医院管理的实战性很强,不可能从学校里培养出院长。”——实际上,这是对这一专业很典型的一类误解。该专业培养的是医院管理团队,而不仅仅是院长。我们不能把医院管理职业化狭义定义为院长职业化,而应放眼整个医院管理团队的职业化。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卫生行政部门为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也曾展开了很多在职培训,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培训本身时间短,先天存在“知识欠系统、模块碎片化”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医学面对的是个体,而管理面对的是群体。这种思路上的转变对于大多数医学出身的医院管理者而言,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达成。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就要对现行培养体制进行颠覆性创新,即开办医院管理学历学位教育。
, 百拇医药
以医疗疏失率为例,我们可以对比专业的科学管理与经验式的粗放管理对医院安全管理的影响。据统计,美国医疗疏失率为3.7%,澳大利亚为16.6%,日本为11%;而在大陆,该数据无法统计,因为我们连获取相关报告的系统尚未建立。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石。21世纪的卓越医疗质量应实现人安、物安、环安“三安”。而清华医管院的学生则要通过学习“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等课程,掌握医院的评价标准、明确医院在质量持续改进中应采用的科学管理工具。
此外,当前大陆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出现了一个怪圈——运营成本高于人力成本,比例约为7:3,严重失衡;而对比西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和人力成本比例,则恰恰相反,为3:7。因此,清华医管院借鉴美国及台湾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教会学生改变公立医院现有的失衡成本结构。
鉴于医院管理学科为知行合一的交叉学科,清华医院管理硕士学制为三年,学生的第一年半为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其中包括8周的医院见习加环节课程安排,再以一年半进入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美国等知名医院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清华医管院的老师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院系,并有来自欧美、台湾等地的10位著名教授和大陆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团队讲授医管专业课程。这也是借鉴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医院管理教学模式经验。
, 百拇医药
在夯实理论基础的条件上,清华医管院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制定到国内外的一流医院实习3个学期的方案。实习期间,学生要在医院各管理部门和部分一线临床科室轮转,通过溶入医院实体与连贯的实践活动,达到对医院管理与服务体系、结构、流程、方法的认知和熟悉,以缩短毕业入职后的岗位适应期。
关于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长期的实践积累。正如那些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可能立即会做好医生,更不可能马上上台手术,医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需要进入职场中锻炼相当长的时间,把理论加以消化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展示其专业优势。
清华医管院作为大陆首家专业从事医院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机构,首先保证了医管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其并以高水平的科研促进学科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而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充分发挥学科代头人的独立思考力及创造力,是学科建设及教研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下,国内医院管理教育科研方兴未艾,成果与希冀并存。国务院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公立医院改革有待深化。清华医管院致力于从宏观层面分析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瓶颈,并从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医疗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中国医改策略。, 百拇医药(刘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