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25876
医患关系焦虑症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于2008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次跨省区的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大样本问卷调查。

    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 74.9%的被调查医务人员认为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21.5%的人感到一般,感到和谐的只有3.6%(见表1)。有31.6%的医务人员称自己在上一年度被患者及患者家属辱骂过1-2次,31.8%的医务人员称自己被骂过3次及以上,仅有36.6%的医务人员称去年未被辱骂过。

    影响医患关系状况的因素有社会、政府、媒体、患方、医方等五个方面。医患关系不和谐宏观因素有: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政府监管不到位、医疗服务补偿不合理、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诱发医患冲突的医方原因要素中,“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排在所有诱因的首位,有75.2%的医务人员认为它是诱发医患冲突的首因(见表2)。

    同5年前相比,认为是“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的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那些认为是“医学局限性”的人比5年前下降了11个百分点;那些认为是“多开药或多检查”、“ 漏诊、误诊或误治”或“ 服务态度差”的人的比例均增加(见表3)。

    沟通是门学问,但很难想象在两个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构建的对话氛围中,如何进行良好沟通。

    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微妙变化,焦虑、恐惧、怀疑、自责、孤独、有攻击性。在间隔5年的两次患者调查中,患者2013年的“焦虑”症状比2008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见图1)。此时的医护人员若未能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缺乏沟通和心理疏通,极易诱发医患关系紧张。

    然而,医务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经常处在疾病、伤残、死亡和悲伤等应急场景,患者及家属的痛苦、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不断刺激医务人员的神经。加之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对疾病诊治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压力,医务人员心理感受易大起大落,从而激发精神病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方面,2013年的调查显示,75.0%的人时常或一直感受到身体疲劳、不适(见图2)。随着年龄增加,躯体不适感加大,年龄在35~44岁之间者比例最高,达到81.2%。医生群体中有躯体不适感占79.2%,护士群体次之(73.8%),比例高于管理人员(61.0%)。

    59.2%的医务人员时常感到焦虑,比5年前增加了15%。49.8%的医生经常或一直有焦虑症状,其次是护士群体(45.1%)和医技人员(42.6%),而管理人员中仅为32.7%。

    46.3的医务人员时常感到强迫症状,比5年前增加了8%。

    40.9%的医务人员时常感到抑郁,而5年前这一数据仅为37.3%。时常或一直感到抑郁的医生的比例最高,达到44.7%,护士比例次之,为39.2%,而管理人员为28.6%。

    5年间医务人员的焦虑症状、强迫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明显的严重趋向。被调查医务人员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是不乐观的。, 百拇医药(张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