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5031
从纽约到北京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3期
     这是一本讲述协和前世今生的史书。

    为什么洛克菲克基金会不惜重金,在中国的古都北京建造“亚洲最好的医学院”? 是什么力量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420号的洛氏基金会,和北京校尉胡同的豫王府联系在一起? 百余年前,西医在中国传播的阵地甚多,但北京协和医院问世之初即执医界牛耳,其声名至今不坠,原因又何在?

    这一系列问题伴随着《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一书的出版得到了答案。作者从20世纪初美国的宗教复兴风潮开始讲起,通过介绍美国人民在那个时代的普遍信仰,解析了洛氏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洛克菲勒作为一名新教徒,始终不忘幼时母亲的教导:“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工作、攒钱、散财。”在洛氏看来,若能帮助“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走上科学进步的道路,将是自己对人类的莫大贡献。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超越文化差异的医疗卫生事业无疑是最佳切入点。

    彼时,由于美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大大激发了美利坚民族的自豪感。美国医学界的一批顶尖人物,立志要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开拓道路。洛氏基金会的灵魂人物,最早提出中国项目的盖茨对中国的看法最具代表性:“对于我,中国是一个有趣的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方面很可爱??他们对于现代医学一无所知,在无尽的疾病和饥饿中颠沛流离。”

    那么协和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本书给出了答案:一是雄厚的财力支持,二是彻底的科学精神。自协和筹建至1951年收归国有,洛氏基金会共计投入了4465万美元的巨额资金,至今仍居该基金会单个项目之最”。如按比例估算,30年间协和获得相当于今天20亿美元的经费。可见,协和背后站立的是当时美国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是很多势单力孤的教会组织不能望其项背的。

    作为科学医学在中国的先行者,协和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完备的实验室和浓厚的研究风气。更重要的是,当年的协和人树立了超越功利目标、为科学而科学的献身精神。无论是放弃校长职务、回归实验室的麦可林,还是专注研究、对实验一丝不苟的刘士豪;无论是在抗战的枪林弹雨中仍不忘教学的林可胜,还是抱病工作、不幸殉职的“北京人”发现者步达生(Davidson Black),协和先贤们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两相对照,我们必须承认,时至今日,中国的科学精神仍未普及,国人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高。

    作为本书的译者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协和人,每每当我回味起翻译时的点滴感悟,协和先贤们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种种情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百拇医药(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