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20期
编号:13123120
埃博拉问责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0期
埃博拉问责

     10月8日早,美国医院确诊的首例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不治身亡。恐慌在所难免,真正令人们倍感不安的是,该例患者险些与首诊的德克萨斯州长老会医院(以下简称“长老会医院”)彻底擦肩。“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延误诊治3天”,到底该由谁埋单?

    美上演埃博拉悲剧

    故事要从9月下旬讲起。一个名为Thomas Eric Duncan的42岁男子,在祖国利比里亚曾怀抱一位埃博拉病毒感染女性患者寻求医疗救治,此种接触已被证实是埃博拉病毒的有效传播方式。

    9月20日,他飞抵美国德克萨斯州。

    9月24日,Duncan感到发热、头痛、腹痛、少尿不适,其间自测体温38.3℃。

    9月26日晚,他自行到德州长老会医院急诊科,接诊护士照例询问此前4周是否有出国旅行经历时,他如实回答曾到非洲。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指向,他遵医嘱带着抗生素回家继续观察病情。
, 百拇医药
    9月28日,因病情恶化,Duncan被救护车再次送抵长老会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在确证该患者1周前从利比里亚入境美国后,紧急被送入隔离病房。

    9月30日,该患者同时被送往美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德克萨斯州实验室的样本检测结果,均呈埃博拉病毒阳性。

    10月1日,长老会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Duncan延迟住院的信息。被问及个中原因,该院母公司德克萨斯州卫生资源集团执行副总裁Mark Lester遗憾地表示,“急诊科接诊护士确已通过护士工作站将该患者的利比里亚疫源地接触史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然而诊治团队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不够充分,以至于足以直接影响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被遗漏。”

    10月2日,该集团发布长达两页的新闻通稿,其中提及,尽管接诊护士在护士工作站记录了患者口述的旅游史信息,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护士工作站与医生工作站的信息对接流程可能存在瑕疵”,由此导致急诊科经治医生并未看到患者的重要疫源地接触史记录。院方称,“鉴于医生、护士工作站的独立电子病历工作流设计,患者的旅游史信息通常无法自动跳转至医生的标准工作站界面。”出于防微杜渐考虑,院方表示愿意重新设置旅游史记录程序,实现护士工作站与医生工作站信息互通共享,同时将埃博拉疫源地非洲相关信息设定为标注区,以便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警觉。
, 百拇医药
    据美国媒体报道,德克萨斯州卫生资源集团下辖医院统一使用Epic电子病历系统,后者堪称美国门诊和住院患者电子病历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由美国省总医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联合成立的美国联盟医疗体系将按照计划,于2015年把住院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由LMR更换为Epic。

    出乎意料的是,10月3日,该集团于再次发布的新闻通稿中写道,“作为医院护理流程中的标准步骤,患者的旅游史已被记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向整个诊治团队开放,包括医生工作流。”然而,他们彻底推翻了此前有关电子病历系统医护工作站链接或存纰漏的说法。同日,美国CDC发布公告,48人通过各种途径与该患者发生接触,涉及救护车工作人员、长老会医院员工以及所居住社区的居民,均已启动21天的医学观察。40人呈埃博拉病毒感染低度危险,余者确认为高风险人群,其中4名密切接触者被强制隔离。

    10月8日,虽然经呼吸机辅助通气、肾脏透析以及试验性抗埃博拉病毒药物Brincidofovir等积极抢救治疗,Duncan仍不幸身故。
, http://www.100md.com
    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悲剧似乎该告一段落。然而事不如人愿,尽管延误住院时间屈指可数,这一致死性病毒却足矣令与之擦肩者难逃厄运。

    10月11日晚,长老会医院一位接受医学观察的医务工作者出现低热。

    10月12日,官方证实,该位医务工作者显埃博拉病毒检测阳性反应,美国CDC人员已获其他实验检查复核。

    10月15日,美国CDC确诊第二例长老会医院医务工作者感染病例。

    非议透视医护隔阂

    目前共识认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初期,患者可以表现为各种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医生难辨元凶,因此疫源地接触史成为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关键佐证。撇开西非以外各国医务工作者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这一重大安全问题普遍有失警觉,抛开德克萨斯州卫生资源集团出尔反尔的解释说辞,还是让我们回归探究真实症结:为何经由接诊护士录入的关键性病史信息,被湮没于浩如烟海的电子病历信息中,变得一文不值。
, 百拇医药
    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医生放弃乱糟糟的手写病历,改用更整洁、更快捷的电子病历,以期改善医疗管理质量、节省医疗支出。美国CDC数据显示,2013年,78%的诊所表示在使用各种形式的电子病历,远高于2001年的18%。从诞生之日起,人们对电子病历的诟病从未中断。

    近期,有人归纳总结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十大事实:经济投入不菲,医患沟通障碍依然存在,医生满意率逐年下滑,医患面对面交流时间趋短,医疗书记员录入病历存偏差,电子病历也有误失隐患,警告信息难辨真伪,可能泄露患者身份信息,或沦为制药企业掘金帮凶,便于政府追踪、改善公共健康。

    医疗集团管理协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顾问Rosemarie Nelson,对急诊科医生未读取护理记录一事并不感到意外。她表示,美国医生往往不翻阅电子病历系统中的护理记录,通常情况下,护士可能会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信息作警示标记处理或口头告知医生。美国卫生服务改进研究所首席医疗与科学官Donald Goldmann建议,“医生与护士需要就彼此记录的内容相互磋商”,无奈于护理记录的事无巨细、长篇大论,“医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完整阅读”。鉴于此,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更需要具有警示标记功能的电子病历系统,必要时医务人员可通过电话连线或面对面分享必读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的最大价值在于获取信息,它在信息传递方面表现平平。”

    Goldmann强调,“绝不能仅简单地把罪责归咎于信息技术系统,而忽略了医疗服务层面的人为暗礁。”与医疗舆论法庭认为医护各有差池的立场不谋而合,为什么急诊科护士没有口头提醒医生Duncan的埃博拉疫源地接触史,医生未能自主询问患者的旅游史同样难逃其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生与护士仍然需要面对面沟通,计算机无法完全取而代之。, http://www.100md.com(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