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村:集大成者的关键词(1)
北京地铁6号线的北海北站,站厅工作人员、地铁口嗑瓜子闲聊的老人,都能熟稔地为路人报出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的出口、方位与步行时间。秋日的下午,地铁上乘客不多,但几乎每一班都有人风尘仆仆地下车,然后奔向北大医院。
在吸引普通市民患者前来就医的同时,北大医院肩负着全国最大比重供给党政高层干部的医疗服务,每天到医院就诊的党政机关司局级及以上干部达300余人次。
如此,这家与中南海一街之隔,但又为泛舟北海公园湖面的普通市民赫然可见的医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下,展示着她的最佳状态。
“尊敬的来者,无论您因为什么来到北大医院,您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您都应该受到礼遇。”这是医院门诊大楼中央的铜牌上刻着的一段话,既有热情欢迎的姿态,又有“客随主便”的淡定与稳妥。
这段话的作者正是北大医院现任院长刘玉村。2006年,刘玉村就任院长于北大医院陷入低谷之时,他当时赋予自己的使命是“将这辆下行的火车推到上行的轨道上来”。8年过去,他微笑着用深厚的嗓音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说:“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http://www.100md.com
从78级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士,到我国第一位外科临床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从2002年就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到2005年荣获“全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再到2006年重返北大医院任院长至今,并在201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刘玉村当之无愧地成为拥有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院管理专家与社会活动家四重身份的“集大成者”。
日前,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在接道出了他成长经历及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家
刘玉村很喜欢家人为他取的这个名字,他说:“‘玉’代表温和、润滑,‘村’代表了质朴。”农村出生长大,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刘玉村能在18岁成为78级的大学生,他感慨,“这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刘玉村祖父辈是地主,大家庭“非常讲礼教,非常传统”。在他记忆里,父母从没吵过架、红过脸,而六个兄弟姊妹之间甚至都没有过言语冲突。尽管在那个年代,他被归为“黑五类”,在学校担任过的最高职务只是科代表,但他庆幸自己成长在一个如此和睦、尊师重教的家庭。
, http://www.100md.com
“从小各科成绩都不错,父母也鼓励自己坚持读书。”1977年,停废了11年的高考恢复,刘玉村搭上了这班车,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刘玉村和同学们体会着“天之骄子”的感觉。镌刻着“北京医学院”的校徽,他们平时不戴,而只有在走出校门参加活动时才戴。“看着旁人投过艳羡的目光,大家收获了极高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刘玉村说,“也正是肩负社会的期待,大家在学习上都异常积极向上。”
“学生想学,老师也想教。”他回想当时学校里的氛围:老师在校园里遇到学生,忍不住都要提几个问题,一问一答间,时间悄悄过去,“大家都忘记了出门要办的事情。”
在北京医学院,刘玉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1983年,留校在北大医院普通外科工作,刘玉村从此融入了“北医”这个大的家庭。
他在这里成功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北大医院寻得佳偶,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很难不把医院、学校当成自己家。”他感慨地说。正是这种对“家”的使命感促成了他职业身份的重要转换,即从一名医学教育家过渡为一名医院管理者。
, http://www.100md.com
刘玉村热爱医学教育,累累硕果也证实他的教职生涯正蒸蒸日上,但北大医院的发展陷入了“深深的谷底”,他无法袖手旁观。
学科、人才梯队上,“青黄不接”是当时的写照。“作为中国第一家国立医院,北大医院曾人才济济,学科地位也十分显赫,但保守的文化未能给中年骨干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医疗机构市场竞争环境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一批老专家退出历史舞台,留下的学科带头人未能承接上。”刘玉村如是介绍。
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医院纷纷扩充地盘的同时,北大医院却无从效仿。“北大医院正好处在皇城保护区,交通不便利,所有建筑高度不能超过9米,没空间,医院规模就上不去;没规模,效益就上不去;没效益,医生心气就上不去。”刘玉村说。
而2004年的一次意外事故,直接将北大医院拖入谷底。8月4日,医院内部幼儿园即将关闭,十多个幼儿(全部为医院职工或临时工的子女)被一名精神病患者砍伤。事后因赔偿问题,医院领导层和普通职工之间、领导成员之间互相抱怨、不满,人心涣散。随后医院管理上的放松,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各种问题频频出现。
, 百拇医药
2006年,医院领导班子面临换届。“人们翘首以待,热心的‘民间组织委员’也炮制出数个院长版本。”刘玉村笑言,“或真或假,但我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我不希望医院继续走下坡路。”当务之急,刘玉村主动找到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一番言之凿凿的利弊分析,让领导支持了爱将的选择。刘玉村重返医院,踏上医院管理新征程。
关键词二:医
刘玉村与“医”结缘,起始于自己15岁那年得的一场“大病”——急性胰腺炎。“住院的45天,每天见到的都是出院与入院、生与死;也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细致与崇高,救死扶伤的伟大。”刘玉村肯定地说,“正因为这场差点没让我死掉的大病,我学了医。”
医院管理篇
2007年,高考恢复30年,众多媒体开始盘点“77、78级现象”。即在当下,无论是政界、学界、商界,许多领军人物都是77、78级大学生。作为78级北京医学院毕业生,2007年,刘玉村履职北大医院院长1年。对他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十分努力又谨慎地寻找着突破口。, 百拇医药(黄柳 许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