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3123110
林曙光:实干家与守望者(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1期
     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海外4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派遣数百名医生到海外顶级医院、科研院所进修、学习(一律免缴进修费与学费),林曙光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同时也承受了不少质疑。

    “很多人担心这些优秀的医生不回来,但我内心抱定,只要有20%出国学习的医生回来了,医院的学科水平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林曙光介绍,20年过去,这个比例接近80%,“除最初几年,有员工觉得国内的社会环境不好,不愿意回来之外,后面几年出去的都回来了。而面临职称晋升的医生,必须出国学习半年至一年,已成为医院人才梯队培养的惯例。”

    守望时势

    无论是作为院长还是科研专家,林曙光的日常工作不可谓不繁重、不艰巨,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以饱满的热情真抓实干,没有丝毫松懈。

    1970年,林曙光下乡两年后,由于良好表现而成为第一批的工农兵大学生,入读中山医学院。谈到这里,他说:“从跨入中山医学院的那一刻开始,我的人生之路开始走得日渐顺畅。”正是在医学院如饥似渴的3年苦读,以及受医学大师的学业指导与师德熏陶,为林曙光后来从医、做研究、从事医院管理奠定了基础、储存了能量。

    而回首人生历程,他感慨地说“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纠结的命题,而随着社会进步,这些纠结之处自将迎刃而解。”

    自1993年开始,林曙光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近20年,言及医改,他从来认为“不可割裂看待。”“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医疗基础薄弱,医疗资源缺乏,因此需要举全国各行业之力,发扬‘互助共济’的精神,促进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林曙光表示,对医疗领域的投入,除政府作为主体外,还应该发挥慈善机构、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同时,他提出“任何医改方案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言及医疗行业的发展,他认为不可操之过急。“比如制定医疗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动辄提出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字,忽视了医护人员培养需要的完整过程,有失科学性;又比如社会资本办医,可以在某些地区进行稳妥试点后再逐步推开,否则医疗事业整体的公益性将构成威胁。”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实行举证倒置。作为医界代表,林曙光快速反应,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发表反对举证倒置的署名文章,表示“此举将撕裂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他同时倡导法律的制定者应站在道德的最高层,“立法者不可短视”。

    怀揣知识分子的良心,保持对社会事务的高度关注,做时势的守望者与研究、管理事务的实干家,林曙光在医学科技界的传奇之路还将无限延伸。, http://www.100md.com(黄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