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2400
一本杂志的态度与温度(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期
一本杂志的态度与温度

     2005-2014年,《中国医院院长》疾走于行业的风口浪尖,为医界记事,为院长表情,为时代立言。回望过去10年所做的一切,令我们欣慰的其实并非是曾经报道了那些人所共知的“大事件”,而是不断以独立的思考和观察呈现于读者的那些篇章——那些人和事乃至思想在当时可能并不被业界关注、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最终却证明这些才是真正印证了行业发展脉搏的东西。更多时候,是它们启迪了一些人的思维,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走向,促成了一些领域的变化。而我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客观而公正地记录这一变化的背景与前景,自觉承担起行业守望者和启蒙者的角色,即便在最躁动的年代也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理智。

    “不冲动、不跟风、不臆断、不悲观”,这事实上也是10年前, 《中国医院院长》创业者们在杂志上第一次署下名字时所立下的誓言。因为有这种一以贯之的追求,我们才可能锻造出一本有态度的杂志。从反映问题到瞭望时代,从观点供应商到行业前沿观察家,这本杂志一直秉持“新锐”的旗帜励志前行,为当下的中国医院院长群体注入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并在引领主流的过程中,也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主流中的一分子。
, 百拇医药
    当然,除了态度,《中国医院院长》同样是一本有温度的杂志。在最近10年间,其敏感的神经一直连接着医院院长们奔流不息的情感冷暖,一个时代的情绪心态凝结在这本杂志当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的温度,历史也因此成为有生命的活的历史。

    与医院管理职业文化相伴而生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0年前的1月1日,那时,《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的创刊号(2005年第一期)就已很巧妙地隐喻了这本杂志与时代的关联。

    杂志的封面是一众职业人奔走、求索的剪影,一条向上扬升的曲线垫在他们的脚下。

    在原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下发后不久,我们选择这张底图作为封面,其实是在强化一种历史过渡的信息。中间的大标题定义为《医院院长走进职业化元年》,同样表现出一本新生的杂志对时代接替的欢欣鼓舞。
, 百拇医药
    与此相对的行业现实是,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期,一个长期封闭的医疗领域正在被日益深化的改革开放逐步取代;“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要求也变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医院赖以为生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在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财政对医院拨款的“水龙头”骤然拧紧;医院面对市场的、外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原来的体制内循环让位于“开门办医院”、“向市场要效益”;“曾经非常熟悉的‘患者’转眼间可能变成陌生的‘客户’”,员工由“铁饭碗”改变为市场经济中的“合同工”,而既了解医院又谙熟市场经营之道的职业化医管阶层开始萌芽,并最终推动了《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和《卫生部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两份文件的下发。这一切正是《中国医院院长》创办的背景,而这本杂志的问世也可以说是因应了市场经济时代医院管理群体的阅读需要。

    及至2006年以后,随着各种职业化教育与培训的次递展开,中国医院院长逐渐摆脱了 “粗放式“、”经验式”的传统形象,他们更加关心市场、经营与医院成本绩效,带动了医院的市场化转型和新管理思维的大发展。同时,他们萌发了文化自觉,需要通过某些文化产品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定位。当时,国内卫生传媒界风头正劲的《中国卫生产业》与《中国医疗前沿》,在他们看来,要么偏重苦大仇深,要么过分追求新锐,而没有兼顾到院长这一特定群体的认知需求和情感冷暖,即便也涉及一些管理话题,但多数还在沿袭着80年代以来的启蒙式观点表达和说教式理念灌输,这一切和他们的职业生活仍有不小的差距。他们要的是精致、实用,既拓宽视野又不落俗套,最好还有“一点点‘多愁善感’的姿态”。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院院长》正好符合这些要求。主次分明的板块、精美的图片、快意的表达,多元而深入的选题设计以及专注于院长职业情感丝丝入扣的解析,注定使它成为这个群体的文化象征之一。而迅速成长的新生代院长阶层,亦在塑造全新的价值取向,召唤多元职业文化的兴起,为这本刚刚诞生的杂志不断提供内容滋养,增加着它的思想深度与厚度。

    所以,与其说,这十年我们主动塑造着自己的形象,不如说3万忠实读者和这个时代的厚重期待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一本杂志,一个群体,一个时代,就这样在十年之中相携成长,互为补益,水乳交融。

    问题的解构与多维视角的快意宣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的这句话至今光芒犹在。处于改革攻坚期、行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这个时代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我们虽然与行业新阶层和新时代相伴而生,但眼下要做的却不仅仅是取悦读者、应和时代,而是应该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社会、记录时代、感知冷暖、推动发展——毕竟,这是所有媒体人都该坚守的一种态度、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责任。
, http://www.100md.com
    2005年,《中国医院院长》创刊之时,正值中国首轮医改大讨论、大反思的高潮之年。一句“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论断,以及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有关“此前的医改问题多多,不能算成功”的表态,让喧嚣一时的市场化医改浪潮骤然降势,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随之陷入低迷,未来医改的走势,被此起彼伏的各种论争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练就一双慧眼,重新发现社会”,这是年轻的《中国医院院长》写给自己的使命。此前两年,一场突然袭来的SARS疫情,在媒体人眼中照出了中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陋弊陈疴,也让人们对下一步医改如何纠偏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坚守方式充满了无尽想象。然而,在那个社会舆论普遍追求深度新闻的时代,一些失衡报道甚至偏颇言论却频频出现于媒体报端,反映出“问题意识”的弱化:将“天价医药费”当成行业丑闻大报特报,却对“让牛多拉快跑却不给牛吃草”等时代课题无动于衷;对医患纠纷津津乐道,却对身边医护人员的诸种不公视而不见;常拿公立医院的营利之实细细品咂,却对医者的执业诉求置若罔闻。, http://www.100md.com(张智慧)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