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报道镜像(1)
一本杂志在一个时期里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某一位好社长、好总编、好记者、好的支持团队,如果用更开放的眼光去观察,诸多成功策划和深度报道背后那些与时代密切勾连的东西,才是其成功的秘密所在。十年之间,《中国医院院长》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浓缩着一个时代,确立着一种模式,创造着一种文化——我们用无数经典话题刻画出了这个时代最为生动的痕迹,成就了这本杂志最为独特和丰富的文献价值;我们以一种“观点供应商”、“资讯整合商”和“视觉开发商”的姿态,不断革新着传统新闻报道的方式,而独特的“《中国医院院长》文体”,又使这本杂志成为中国医疗传媒界极具价值的个性化品牌。
然而,正如一个10岁的孩子不具备总结人生的资格那样,一本10岁的杂志,同样也没有太多的资本去自我炫耀——毕竟,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十年的这个节点上,如果说唯一可以呈现给大家的,似乎只有其身后逐步坚实的一串串“小脚印”——那是我们留给这个时代的记忆和影像,也是我们这群人十年的一份工作小结。
, http://www.100md.com 囿于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只能以点代面,从文山章海中择一些过往报道的内容镜像来集中呈现,希望藉此能够向那些曾经或正在与我们并肩战斗的新老同事们致敬,向十年之中不断给我们心灵慰藉和精神给养的读者致敬,向这个激剧变革、话题丛生的大时代致敬!
镜像2005
医院院长的“新门槛”
作者:许定河
出版时间:2005年1月1日
医院院长究竟应该是由什么样学历背景的或工作背景的人来做? 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HA(卫生管理硕士)还是那些医学专家们更具有资格呢?在我国医院管理职业化启蒙运动的初期,这样的争论比比皆是。曾经有一种主流的观点是,在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更多的就是学管理的人在当院长,所以我们也应该如是。然而,近年来自美国的资料证明,近几十年来以医院管理者职业化著称的美国现在也开始兴起了医生做院长的潮流。这些美国医生在转向管理职业前必须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与此同时,医生也更喜欢听从他们同行的指导,医学学位、公共语言、经验和文化素质所构成的信任,是一些非医生管理者难以得到的。所以,正确的思维态度,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学历代表的只是你的过去,能力代表的只是你的现在,而只有学习力代表的才是你的未来。是什么学历或工作背景的人来当院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应当把院长当成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或者职位。当有了职业的态度,自然会去学习系统的职业所要求的知识,背景还重要吗?
, 百拇医药
扩张浪潮
作者:吴马
出版时间:2005年7月15日
我们也许不应该单纯地把医院的扩张看做是医院的自我行为。早在2000年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四款“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中提出,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正是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在随后几年时间,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大型国有公立医院兼并、托管、收购企业医院和中小医院的扩张浪潮。
而在2005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要快速放大优质资源的供给”,更是给强势医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表明了在全国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下,政府希望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优势卫生资源迅速向全国扩展。
, 百拇医药
医院建设大跃进
作者:顾钧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1日
中国医疗界建设医院正在骤然提速。到2005年,单个医院建设资金达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已经不是传说。然而,火热的医疗建设市场热度虽高,但在运营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有建设任务的医院时常提出要“建20年甚至30年不落后的医院”,然而,到底“20年到30年不落后的医院”是什么样,却鲜有人能说清。他们往往只是盲目地相互攀比,“你盖10层楼高的,我就要盖20层的”,却没有想到“经济投入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医疗保健与设备安全的统一”。其结果很容易会造成建筑装备的大量闲置以及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改扩建或新建后的医院运营也往往负担沉重,得不偿失。
镜像2006
, 百拇医药
医患行路难
作者:修金来
出版时间:2006年1月15日
相互依存还是彼此敌对?这样的追问伴随着一起起医患纠纷的高发而被抛向风口浪尖。有资料显示,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医疗纠纷案件大幅度提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已演变为恶性事件。作为当前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医疗纠纷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和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然而追本溯源,医患关系的紧张却不能完全归咎于医生、医院,更不能完全归责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医疗体制病,而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也不能一味地围绕医院服务的改进、医德的修炼和全方位沟通机制的形成来展开。事实上,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脱离了社会,只谈医和患,最终仍然是隔靴骚痒。
宣威“试验田”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许定河 孙晨
出版时间:2006年5月1日
宣威,滇东高原山区的一个县级市。从2004年6月开始,一场以政府主导,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竞价采购,统一配送”的医疗改革,在这个130多万人口的贫困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此项改革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进入医改决策者的视野,实际上反衬的是实施几年来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苍白与无奈。然而,以中国药品流通业积重难返的行业背景来考量,“宣威模式”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内铺开,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其“能走多远”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作为“隔离墙”的卫生局直属药品配送中心,是否能够做到超脱利益,永远做纯粹的公益实体;二是这道“隔离墙”的制度合法性。从“宣威模式”的结果来看,对消费主体的效果是不错的,确实是降低了药价,但能否说成功,还要打一个问号。毕竟,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很多,医院、医生、生产企业、供货企业、政府等,必须每个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制度演进才真正具备了动力。, http://www.100md.com(张智慧)
然而,正如一个10岁的孩子不具备总结人生的资格那样,一本10岁的杂志,同样也没有太多的资本去自我炫耀——毕竟,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十年的这个节点上,如果说唯一可以呈现给大家的,似乎只有其身后逐步坚实的一串串“小脚印”——那是我们留给这个时代的记忆和影像,也是我们这群人十年的一份工作小结。
, http://www.100md.com 囿于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只能以点代面,从文山章海中择一些过往报道的内容镜像来集中呈现,希望藉此能够向那些曾经或正在与我们并肩战斗的新老同事们致敬,向十年之中不断给我们心灵慰藉和精神给养的读者致敬,向这个激剧变革、话题丛生的大时代致敬!
镜像2005
医院院长的“新门槛”
作者:许定河
出版时间:2005年1月1日
医院院长究竟应该是由什么样学历背景的或工作背景的人来做? 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HA(卫生管理硕士)还是那些医学专家们更具有资格呢?在我国医院管理职业化启蒙运动的初期,这样的争论比比皆是。曾经有一种主流的观点是,在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更多的就是学管理的人在当院长,所以我们也应该如是。然而,近年来自美国的资料证明,近几十年来以医院管理者职业化著称的美国现在也开始兴起了医生做院长的潮流。这些美国医生在转向管理职业前必须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与此同时,医生也更喜欢听从他们同行的指导,医学学位、公共语言、经验和文化素质所构成的信任,是一些非医生管理者难以得到的。所以,正确的思维态度,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学历代表的只是你的过去,能力代表的只是你的现在,而只有学习力代表的才是你的未来。是什么学历或工作背景的人来当院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应当把院长当成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或者职位。当有了职业的态度,自然会去学习系统的职业所要求的知识,背景还重要吗?
, 百拇医药
扩张浪潮
作者:吴马
出版时间:2005年7月15日
我们也许不应该单纯地把医院的扩张看做是医院的自我行为。早在2000年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四款“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中提出,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正是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在随后几年时间,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大型国有公立医院兼并、托管、收购企业医院和中小医院的扩张浪潮。
而在2005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要快速放大优质资源的供给”,更是给强势医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表明了在全国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下,政府希望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优势卫生资源迅速向全国扩展。
, 百拇医药
医院建设大跃进
作者:顾钧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1日
中国医疗界建设医院正在骤然提速。到2005年,单个医院建设资金达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已经不是传说。然而,火热的医疗建设市场热度虽高,但在运营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有建设任务的医院时常提出要“建20年甚至30年不落后的医院”,然而,到底“20年到30年不落后的医院”是什么样,却鲜有人能说清。他们往往只是盲目地相互攀比,“你盖10层楼高的,我就要盖20层的”,却没有想到“经济投入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医疗保健与设备安全的统一”。其结果很容易会造成建筑装备的大量闲置以及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改扩建或新建后的医院运营也往往负担沉重,得不偿失。
镜像2006
, 百拇医药
医患行路难
作者:修金来
出版时间:2006年1月15日
相互依存还是彼此敌对?这样的追问伴随着一起起医患纠纷的高发而被抛向风口浪尖。有资料显示,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医疗纠纷案件大幅度提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已演变为恶性事件。作为当前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医疗纠纷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和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然而追本溯源,医患关系的紧张却不能完全归咎于医生、医院,更不能完全归责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医疗体制病,而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也不能一味地围绕医院服务的改进、医德的修炼和全方位沟通机制的形成来展开。事实上,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脱离了社会,只谈医和患,最终仍然是隔靴骚痒。
宣威“试验田”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许定河 孙晨
出版时间:2006年5月1日
宣威,滇东高原山区的一个县级市。从2004年6月开始,一场以政府主导,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竞价采购,统一配送”的医疗改革,在这个130多万人口的贫困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此项改革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进入医改决策者的视野,实际上反衬的是实施几年来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苍白与无奈。然而,以中国药品流通业积重难返的行业背景来考量,“宣威模式”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内铺开,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其“能走多远”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作为“隔离墙”的卫生局直属药品配送中心,是否能够做到超脱利益,永远做纯粹的公益实体;二是这道“隔离墙”的制度合法性。从“宣威模式”的结果来看,对消费主体的效果是不错的,确实是降低了药价,但能否说成功,还要打一个问号。毕竟,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很多,医院、医生、生产企业、供货企业、政府等,必须每个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制度演进才真正具备了动力。, http://www.100md.com(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