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2373
医疗服务的重点在床位(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期
     符合医院战略发展需要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新的机遇期,医疗需求增加,医疗民生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医患矛盾加剧,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问题受到挑战,所谓的体现“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患者看病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关注,都需要更具战略性的长远打算,加强医疗服务一线工作已刻不容缓。医院有了目标,科室有了任务,床位服务落实就成为关键。

    中国医院床位医疗服务有170余年的历史,现在重提床位医疗服务问题,是为了重申医疗基本单元服务的重要性。只有让一线的医疗适应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迎合生态学带来的进步,床位平台式服务和整体运行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那么,床位医疗服务建设该如何进行?

    一是搭建主体性服务平台。床位服务的总体设计如何,要看服务提供者的主体状况如何,要看提供服务平台能否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保证提供充足的诊疗服务手段、可供选择的适宜诊疗方案、合格称职的员工、透明的诊疗付费流程、反映时代特点的住院条件、服务获得优先的地位等。医疗服务设计的优劣,决定了床位服务基本单元状况及其平台功能,即界定床位服务的本质和服务理念。床位服务的目的在于,将患者病痛转向健康生活。床位服务过程中应当聚焦患者期待的健康特征和指标,避免大处方、大检查、多手术等负性刺激现象。同时,患者主体性功能不可替代,在审视医疗服务时,既要有个人价值观体现,更要有反馈服务对象的真实判断。患者到医院就医治疗,一线医生实际体验是最直接的、最真实的和可参考的。有了医患合作,医疗服务才能进行。
, 百拇医药
    医患之间在床位方面建立业务联系的同时,也会建立服务联系。首先,医务人员须名正言顺地用心于床位服务。医者自觉显得特别重要,医务人员平衡工作与生活,必须思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接着,就是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即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患者,采用适宜方法协同对付疾病。

    追求高质量医疗服务,须和患者形成一个团队,实施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让患者看到“一日清单”,“三合理”诊疗;集约前台服务时间,须做好后台功课,及时响应呼叫,增加巡视查房;精细管理服务项目,要勤与患者沟通,及时反馈患者意见。其实这些服务都与床位基础管理有关。

    床位一线工作的成败,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期许体验,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种义务履行,对医院来说是一种制度落实,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责任体现。关键是主体不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

    二是讲究服务内容对号。床位所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什么?当然是体现诊疗质量、患者安全、生活质量,包括预防、诊疗和康复等内容的“一条龙”服务。
, 百拇医药
    首先,服务内容离不开人的要素。有什么样的品牌,就有什么样的服务。患者寻找名医,总想找到一位“好医生”,看好自己的病。这是一种品牌寄托,也是一种质量承诺。其次,物质、精神性服务内容也要不断上升。病房的光照、通风、温度、湿度都和健康相连,患者对床位环境不断更新要求;除了床位安全设施以外,年长患者害怕孤独也纳入服务内容。再次,服务时间的把握。预约诊疗进入病区,查房、用药、检查、会诊乃至订餐,患者习惯个性伸张,对于排队和爽约不再宽容。最后,信息对称的追求。医患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时代受到挑战,年轻的患者习惯于多屏生活,网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微博、微信的出现,要求医患沟通平台、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不断出新,与患者个性发展相对应。

    对号患者服务,需要构建更加安全有效的流程网络。新流程包括保证床位基础服务的分工合作、日常服务任务的分解与集合、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协作、后勤支持的及时和到位、管理服务的精细与指导,也包括时间和信息的配置。服务子流程包括:推行临床路径、合理使用药品、实施优质护理以及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每一个子流程都会集结到床位。这时候患者看不到流程,患者只是体验,要知道患者体验到什么?就要及时到床位发现和收集信息。床位周围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等;有辅助人员,包括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后勤人员,包括物业服务人员和护工等,这些人员组成了一个以床位为中心的“社区”。“社区”的运行平台就是服务流程网络,平台主要运行内容是收集和处理患者的各种体验,主治医师把控诊疗流程网络的正常运行,处理好患者的体验。
, 百拇医药
    网络运行靠信息沟通,看病不再是大型设备检查结果的简单应用。查房、会诊、护理、用药等日常诊疗活动与患者、家属的体验紧密相连,床位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都会影响到对号服务评价。流程网络运行规模越来越大,结果定会推动现代医疗服务的发展。

    三是明确服务客体性所在。床位服务不能局限于专家团队完成诊疗任务。“看病贵”、“看病难”的体验之所以成为医改动力,是因它指出了医疗服务内容所指对象模糊,并要求各项改革要找准“贵”和“难”的问题。同时,医务人员又有了“看病烦”、“看病累”的体验,同样值得重视和聚焦。医患双方对一个问题有各自的看法和体会,表明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各种理解和解释。

    临床一线现实状况非常鲜活,具体的诊疗过程,包括医嘱的每次执行,饱含一线医务人员劳动的结果,劳动的成果是肯定还是否定,是福利还是生产,是消费还是公益,众说纷纭。不可否认,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工程,患者躺在病床求医,求的是制度的优越;患者渴望合理的检查、没有水分的药价、公道的服务收费,这些不应是天方夜谭。

    在一线做好工作,才能真切体现政府责任、真实呈现社会和谐、真正展示生命珍贵。对公民健康状况的重视,要从改善生命环境的目标出发,进行公民健康的国家战略设计。当公民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生命受到疾病威胁时,需要国家力量的参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即从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要素上要舍得投入。医疗服务资源利用要优化,诊疗服务和预防服务有时候不可分,要将分级诊疗任务落实到床位,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解决,环境问题由管理部门承担。, 百拇医药(葛建一 张海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