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期
编号:13121440
村医现状“面面观”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期
身份之困,待遇之困,后继乏人,风险自担
     身份之困

    乡村医生的前身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其时名为“赤脚医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乡村医生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合作社体制的解体和医改在基层逐步发力,乡村医生面临着必须转型的现实。虽然针对乡村医生的待遇及执业条件,国家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但这个庞大群体仍是我国医疗队伍中“医非医、农非农”的编外人士,左手看病,右手种地。

    一位老村医告诉记者,平时苦点累点、起早贪黑为村民看病倒没什么,心里最不平衡的是改来改去,村医的身份一直没有变。比如说,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同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社会公认的“孪生兄弟”,民办教师在80年代后期转为公办,其工资、医疗、养老问题解决了,而乡村医生到现在依然没有国家编制,不享受相关待遇。”

    据了解,很多村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在村医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当他们“退休”后,将面临没有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窘境。

    随着部分地区农村“代课”教师、农村放映员等养老待遇的落实,村医要求解决身份和养老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待遇之困

    在很多人的眼里,医生是个“金领”职业,收入相对较高,而且“越老越吃香”。然而在现实中,村医的收入普遍偏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