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6期
编号:13118700
两会中的医卫热点话题(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6期
     新华网2015年两会热点调查排行中,“医疗改革”话题紧随在“收入分配”和“反腐倡廉”之后,再次跻身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调查从2007年启动以来,“医疗改革”第四次排进前三。时隔5年,再度“回归”三甲,说明医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同时从侧面说明医改在深水区中艰难行走,令人担忧。

    与上述两会热点相仿,医改在自身领域又有诸多问题成为每年两会热议话题。本文为读者梳理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职称晋升到身心健康,再到儿科医生短缺,医生这一群体当仁不让成为话题焦点,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那句话:抛开医生的医改不会成功。

    当医生成为焦点

    职称晋升:不可唯论文分高下

    3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江苏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从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破除以药养医、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就进一步深化医改作了发言,建议国家加快卫生立法进程和各项改革配套措施落实,尤其希望给江苏这样的省级医改试点省份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总理立即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主要是让我们先行先试。”王静成说,比如医生的职称问题,对部省级以下的医院像地市级医院,完全应该把评职称的自主权下放,不要统一地都要交论文、考外语。像这样的政策,国家可以放给江苏省先行先试。

    “对医务职称评定的一些规定,应该作一些调整,可以先做试点。”总理把头转向随同前来听取审议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请她好好研究一下王静成代表的建议,“他讲得有道理,比如说基层医院、县级以下医院的医生,你非要让他多拿几篇论文,论文写得不错,可手术没做好,患者的问题没解决,那不是花架子嘛?”

    尽管是老话题,关于医生的职称评定问题在今年两会上仍旧被不少代表委员关注。

    在医学领域,由以论文为导向的医疗职称评定模式导致的“怪现象”并不鲜见。一位学者曾经在公开场合列举过一份涉及1920位医生的问卷调查,其中80%的医生认为发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而且“造假成风”,大概7%的人找了“枪手”,20%的人找过“代理”。

    而这完全“有赖于”我国医生的晋升制度。我国医学生毕业后,一般要经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晋升过程,除时间要求外,还需要专业外语考试、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等硬性条件。这耗费了医生的大量精力,治病救人本身则被放到次要的地位,“高职低能”由此产生。

    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提议,相关主管机构应成立联合调研组,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中国临床医生的考核标准。

    总理发话,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也在场,中国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职称晋升制度改革有望提速。

    医护健康:谁来关注,唯有医者

    “我们三个护士长都患了甲状腺癌,医生压力也非常大,我更关注医护健康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在医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说。

    “根据中国医师营养健康状况调研报告,对7000多名医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1/4的医生患有心血管疾病,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生患病率是普通群的两倍。”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在两会期间提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字。

    齐学进说,医生队伍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和肺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性肿瘤数量逐年上升,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多,两年内全国已有15名麻醉科医生猝死。

    此外,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导致医生心理状况出现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1.5万件,其中1月到5月发生严重伤医事件21起。98%的医生都遭到过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辱骂,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认为应当为医生减压,把医生从繁重、繁多的医疗文书中解放出来。“医生成天就是写病历,什么都要签字画押,连不收红包都要签字,有些东西真是不可思议。应当简化医疗文书书写。”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建议,应强制落实医生体检,把医生体检作为医院考核指标完成。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当对领导问责。医生不体检不予以上岗资格。这样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维护医生团体健康。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杨林花代表看来,除了体力透支,医生承担更多的是精神压力,压力来自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给患者看病,要考虑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怎么保护自己,怎么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现在讲全面依法治国,我认为政府工作应加上一条—依法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更多代表委员认为,减少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在短时间内并不现实,因为这需要整体制度保障。目前能做的是从立法层面预防和保护医护人员身体不受侵害。

    儿科医疗:亟待走出缺医困局

    “按照现行的定价收费机制,儿科医生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一般儿科医生能够找到更好的地方都调走了,像我们这里别的科室招收高校毕业生,报考门槛都是硕士以上,儿科设定在本科都招不到人。”去年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束晓梅频繁提及“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今年,她将继续在两会中提出这项建议。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67亿儿童,而服务于这些儿童的儿科医生仅仅有6.57万人,就是说每1万名儿童只配有2名儿科医生。因为执业环境差、压力大,近年来愿意学儿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即使选了儿科专业,毕业后继续从医的也不多。

    雷冬竹呼吁要重视儿科资源短缺问题。“儿科医生真的招不到,今年很多岗位没人报名。儿科不挣钱、风险大,综合医院不愿意发展,孩子不会讲话,所有的风险都是医生承担。一定要加大儿科资源的建设,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百拇医药(刘文生)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