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8246
药品集采7号文:行政or市场(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7期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纷争又起。在今年两会上,医药界代表集体发声,要求国家废除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这是他们第三次在全国两会发出这样的诉求。

    这份建议并非老调重弹,无的放矢。就在两会前的2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以下简称“7号文”),明确了“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

    7号文赶在两会前夕以国务院的名义印发,恐怕并非偶然。在医药界两会代表座谈会上,面对数十位医药界大佬,国家卫生计生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信心满满,“7号文顶层设计起点高、视野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能够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郑宏说。

    郑宏表示,7号文最大的亮点是放管结合、分类采购,主要包括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医院直接采购、定点生产、特殊药品采购等不同方式,还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给予了一些灵活政策。
, 百拇医药
    经过数次讨论与意见征集,历经大半年形成的7号文能否实现“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整合重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四个有利于”,还有待时间和事实的检验,但诸如“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医院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省际跨区域、专科医院联合采购”等释放积极信号的表述,还是为未来留下诸多可能。

    “高大上”与“四个有利于”

    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孙志刚就7号文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7号文重点围绕“招什么、怎么招,怎么配送,怎么结算,如何监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而在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耀辉看来,7号文并无新意。“该文发布前内容已经为业界所熟知并消化,最终稿和之前的几个征求意见稿,基本上没多少差别,都在业界的预料之内。”

    虽然文件认为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对“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有重要意义,但该文件实际上就是把市场调节的事情部分还给市场的一个过程。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郝新宝告诉《中国医院院长》,“7号文可以说没有什么亮点,因为类似的文件过去各地发过不少。该文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实施细则,很多措施落实不了。”
, 百拇医药
    唯一令李耀辉意外的是,发文的不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而是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位阶高,高于预期,也高于上一次原国家卫生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64号文。”他对《中国医院院长》分析道,“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政府对待药品集中采购的重视,可以说,将其视为医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为过。”

    在医药政策研究专家刘军(化名)看来,这显示出文件背后各部委间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现实。“事实上文件中若干内容意见是各方意见调和的产物,这也导致了有些指导意见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刘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7号文总结了这两年来各省药品招标采购实践的共性认识,如分类采购,也保留了各省继续探索的现状,反映出药品集中采购机制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上的共识。

    “这个文件仅仅是一个指导意见,”李耀辉补充道,“在现实操作层面上,不仅四大医改试点省份在各自探索,也有强势省市在按照既定路线继续发展。这从去年很多地方令人吃惊的招标方案中可以看出端倪。因此,7号文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意见,理论上不可能统一成一个模式,实际上也有待各地制定具有更具操作性的落地方案。”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这份规格颇高的文件并没有引起医院院长们的太多关注。记者询问的多位院长基本上以“不太了解”“还没来得及看”“听说过”等作答。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说:“这次的文件是好的,因为把采购主体交给了医院。”

    而在医药界人士看来,显然不是如此。“如果是医院自行抱团采购,具有选择权、采购权和议价权,医院当然是采购主体。但如果还是政府主导,势必又将成为政府压低药价的一种方式。”

    院长的漠然原因何在?“政策让怎么做就怎么做,跟医院没什么直接关系。文件提出‘药品集中采购要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请问集中招标采购和破除以药补医有什么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院长如此发问。

    7号文的关注者更多来自医药行业。因为其标榜的“四个有利于”之一就是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那么,问题来了,药品价格到底有没有虚高?这个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是一个热点话题。在医药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经过30多次的降价,药品价格已经趋于合理,有的甚至入不敷出造成虚低。
, 百拇医药
    张伯礼称,一些耳熟能详、价格便宜、疗效好的大众药在市场已经消失了,这是价格虚低造成的。“实际上进口药的价格普遍偏高,而国产药特别有些中药价格低于成本,像六味地黄丸、板蓝根颗粒剂连成本价还达不到。”

    就在张伯礼发表上述观点后不久,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一语惊人,道出了和张伯礼完全相反的观点。“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十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30多次,但却‘越降越高’。”此言一出引发强烈关注,甚至登上了央视新闻。质疑接踵而至,有药企认为,韦飞燕是昧着良心说话,已被政府收买。韦飞燕随后做出回应称,药价砍掉50%针对的是医院销售的药品,不包括药店药品。

    “药店药品比医院药品便宜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向《中国医院院长》分析道,“在现行的药价形成机制下,药品价格就是这么高,省级招标体系也是药价形成机制的一部分。招标是有成本的。”

    孙志刚:降价,降价,再降价

    7号文的文件名用了“药品集中采购”的字眼,而不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一定程度上是对省级招标的回避。然而,两会期间,针对不少人提出的当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分压低价格会影响药品质量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志刚发表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言论。, 百拇医药(刘文生)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