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8282
药价改革何以艰难(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7期
药价改革何以艰难

     实际上,价格放开会不会引致价格飞涨,取决于公共定价制度能否形成并且开始运作。当然,作者把公共定价制度比喻为“九阴真经”,意味着其修炼难度较高。但是,谁都知道,即便资质愚钝如郭靖者,最终也能修成“九阴真经”而终成一代大侠。然而,对公共定价制度的实施深感困难的医保部门,还是执着于当下医保的“稳热炕”,而对药价改革的新举措不情不愿。

    对于价格新政,医疗机构竟然保持惊人的淡定。医界的各路掌门,点赞者都不多,更不要说为此欢欣鼓舞了。实际上,医界精英对于价格扭曲所带来内伤,并非不觉。多年来,有关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过低的怨声,不绝于耳。但是,医界精英,无论是在两会之庙堂,还是在舆论之江湖,异口相同直指:寄望政府增加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以及政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他们对于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开展集中谈判以确定价格和支付的新市场机制,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本能地敬而远之。

    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全民公费医疗下的英国,抑或全民健康保险下的澳大利亚,又或全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德国,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下的美国,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开展集体谈判,医保机构向医疗机构团购医药服务,尤其是以DRGs的方式团购住院服务,已是行之多年的常规。可是,无论是集体谈判的一般性常规,还是DRGs团购特殊性安排,对此了如指掌的医院管理者可谓凤毛麟角。同政府打好交道,寄望于政府加以照顾,依然是他们的技能所在和利益所系。
, http://www.100md.com
    当然,确有少数医界精英意识到了价格改革的重要性,但却深感当前价改的不充分性和低影响力。他们提出,中国医疗体系的价格制度,不限于发改委对药品的行政定价,而且还有各省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这一只招标、不采购的制度,实际上是药品二次市场准入和定价制度。所有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只能使用中标药品,并在进货环节执行中标价。药品集中招标是一个荒废的制度,不仅未能达成其自身的目的,而且还为负责的官员和专家带来极大的诱惑。对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的诟病,在医界极为普遍,但很少有医界精英认识到药价改革新政是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改革的先声,并运用其影响力做狮子吼。

    毫无疑问,药价改革新政尽管不彻底,但却为医疗领域的全方位价格改革打开了一扇门。下一步,医疗机构,尤其是各级别的公立医院,亟待真正组织起来,对医疗服务的成本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有效地参与到医疗保险支付的集体谈判之中。

    对于药价改革新政,利益纠葛的最奇葩表现,竟然出现在医药企业。当解除价格行政管制的真龙刚刚睁开眼睛,整天将市场机制挂在嘴边的医药经理人们竟然惊恐不已。毫无疑问,一旦市场机制的真龙腾飞起来,医药企业就会赫然发现,其原来的公关对象一下子不见了,而新的公关对象却是云里雾里,神龙不见首尾,这可如何是好。国家发改委的《征求意见稿》原本是下发8个医药行业协会,但是,得到的回应却是众声喧哗,反对、质疑之声高亢。“公共定价制度?那只是一个传说,还是政府定价靠谱。”“行政定价永远定不准?没关系,只要把我的药品定高价就行了。”

    “囚徒困境”,说的是大家在两眼一抹黑的困境中都选择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最终却错失了那些实际上对大家更为有利的选择。当中国新医改的诸多利益相关者执念于既有的利益,自得于既有体制下的适应,“毁”人不倦的格局就永无破除之日。, 百拇医药(顾昕)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