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8265
医生的本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7期
     在当下中国,再无一人能集医学家、作家和科普作家于一身。除了他,郎景和——这位当年林巧稚亲选的年轻人,一手握手术刀,一手持生花妙笔;从医者的角度看文学,从作家的角度看医学,相看两不厌。

    他极为平和,无论患者还是青年医生都亲切地叫他“郎大夫”。他也犀利,在文章里他的文字一如他的手术刀,治病救人,极为深刻。最初从文字中认识他,是那本被传为经典的《妇科手术笔记》。书中别具匠心的妇科手术图谱,以及对沉重医学话题和艰涩科学问题的散文式表达,让我叹为观止,更被他对医学的深深热爱所感染。再后来读《一个医生的哲学》,更是一本见微知著的佳作,呈现了郎大夫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彼时,正值医疗界对医生的价值困惑之际。市场化让很多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感到迷茫。“有时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安慰”,这句特鲁多名言伴随着郎大夫的书点亮了很多医生的心灯。

    《一个医生的故事》的关键词是本真。郎大夫用医生本真的立场,将他50年职业生涯中见证的150个故事做了叙述。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其闻其事,第二部分主要是工作中的小事,第三部分则是对医学本质的思考。其中,有无数的生命诞生,也有不得不面对的逝去,有对职业的选择,也有对学术的思索。这部书,郎大夫视其为从医生涯的小结。他在前言中写道:“书名原拟称《一个医生的忏悔》,是想叙述一个医生的回顾、检讨、供认、表白和思考”。为此,他还认真阅读了三部伟大的忏悔录(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法国的卢梭和俄罗斯的托尔斯泰)。他说,忏悔是为“向自然、向医学、向大师、向患者顶礼膜拜,而低吟沉思”,更是“一种心灵释放和智慧升华”。

    郎大夫在北京协和医院当过6年的副院长,之后辞职专心致志做医生。因此,书中专有一篇文字提到“辞职”的故事。他说:“不当院长,我就不要忍着被骂,不必见到人都点头……我和你一样是教授,平等对待。”文字很短,其意却深,寥寥数字尽现医院管理者的无奈。

    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有高远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还是范仲淹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都是为治病(国)救人(世)。医生的发展路径,或曰成长目标亦有两条——院士和院长。郎教授愿为良医治病救人,这是起点;而中国医院的院长们愿承担着中国医疗的重任,这是另一个起点。无论从哪里开始,只要胸怀仁心,都是中国患者之幸。, 百拇医药(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