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托“私”有近虑而无远忧(2)
“公”托“私”有近虑而无远忧,“公”托“私”各方正位
新医改以来,社会资本办医收获的政策红利无疑是巨大的。从国务院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到地方政府纷纷明确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占比、床位数占比要实现多少百分点的提高。一时间,许多社会资本踌躇满志地进入医疗服务市场,而面对这个技术门槛较高、资本相对陌生的领域,寻找一家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医院来托管,则成为上佳的选择,于是“公托私”“民建公管”正成为医院托管的一种新潮流。也恰恰是在2010年社会资本办医文件、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间之后,2011-2012年,这种模式的实践第一次达到高潮。本文涉及的湘雅医院、湘雅三院与两家民营医院签订托管协议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而两家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均在千张以上,达到了三级医院的规模。与此同时,2012年4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托管的上锦南府医院也正式开业运营,当时该医院床位数为700张。
“开业当年,上锦分院实现收入逾亿。2013年,年收入超过4亿,床位数也由建院时的700张扩充到1100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一位中层管理干部廖先生向记者表示,运营至今,华西医院将上锦南府医院作为分院,与华西医院本部实现了良好的功能互补设置,托管业务开展得稳定、良好。
廖先生在听闻记者对湘雅医院和湘雅三院与托管民营医院解除协议的描述后,首先介绍了华西医院对上锦南府医院所进行的“全托管、全入驻”模式:2012年初,华西医院投资方将院区建好,同时将硬件设备全部到位。按照此前协议,华西医院派出管理团队、医疗服务团队,包括后勤和物业团队和一部分的治疗患者入驻该院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