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0期
编号:12784098
马融:儒道治院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0期
马融:儒道治院

     有人说,他处大事举重若轻、章法有度。也有人说,他是理院务柔中有刚、儒风十足。当记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天津中医一附院”)行政楼明亮的走廊里,初见这位执掌中国单体最大中医院帅印的马融院长时,立刻就理解了人们为何对他有这样的评价——笑容可掬让人油然而生亲近之感,握手温暖有力予人以信心和鼓励。

    马融,出身中医世家,师承中医儿科名家李少川、江育仁,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而今是天津中医一附院第五代掌门人。从专家成长为院长,马融以独特的方式理解并诠释着中医院的管理之道。

    战略前瞻 突破发展藩篱

    天津中医一附院是天津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改革开放后,医院在时任院长石学敏和全院员工的努力下藉此良机获得了长达20余年的快速发展。然而,2010年马融接任院长时,医院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他甫一上任即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难题:破解医院发展空间有限的藩篱。彼时,国家为发展中医投入10亿元拟建设14所全国中医药基地,天津中医一附院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但是,怎么用好这笔钱成为一个难题。原来,坐落在南开区鞍山西道上的天津中医一附院虽然交通方便,但面积狭小。在原院址发展,腾挪空间极其有限;选新址建新院区,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需巨额投资。中医院的患者群会否因此而流失?员工能否理解发展的战略意图?种种复杂的情况考验着马融。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一向持重的马融却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在天津市外环边建设一个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 百拇医药
    虽然当年决策时顶着院内外巨大的压力,但是5年后的今天,当马融再次谈起这段往事时,他以极其平静的口吻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天津中医一附院要发展成为全国第一流的医院,必须有一个超前的布局。这个战略要考虑到医院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发展,没有空间,何谈腾飞。”2014年9月,新院区正式开诊。这所投入18亿、拥有800多间病房和300多间诊室的新中医院在空间布局、诊疗环境上直追高端民营医院,更令老患者们欣喜的是医院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治疗手段。

    可以说,天津中医一附院抓住了医院在空间发展上的最后一趟末班车,这正是医院谋求第三次腾飞的基础。“新老院区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马融解读了两个院区的布局策略。“老院区交通方便,以门诊为主;新院区空间大,以病房、科研和教学为主。”随着新院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马融的这一战略布局已然初具雏形。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马融以勇气和智慧破解了每个医院管理者都必要面对的战略难题。

    三个转变 转型精细化管理
, 百拇医药
    如果把马融定义为专家型院长,不如说他是以做学问的认真劲儿来管理医院更准确。他觉得,管理医院要理论结合实践,如同治病须知病机。马融上任后不久就参加中欧商学院的管理培训。“中医有独特规律,中医医院既要借鉴又不能完全照搬西医院的管理经验。”做院长的他给自己布置了一门新功课:研究中医医院怎么经营、管理和发展。

    “我们医院连续27年居天津门诊量第一、患者数量多,一方面说明中医的疗效不错,但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看常见病多、疑难病少。”2013年,马融结合最新的医院管理理念,提出了“三个转变”——由追求数量型医院向提高质量型医院转变,由医疗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他曾经总结出当下我国中医医院面临发展的三种模式,包括自身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中医药现代化模式。“我觉得要坚持三种发展模式并进。”于是,他提出以专病建设作为切入点、综合疗法作为普适点、突出特色作为着力点、协同创新作为提高点的思路。这下子,医院管理团队、临床一线员工有了抓手和切实的目标。以医院的传统优势科室针灸科为例,每年50?60万例门诊量,以前评价的指标是更多的门诊或者住院患者,现在则以患者中外地人群、外国人群乃至美国人群所占比例作为重要量化指标。“外地患者和外国患者的比例增加,反映了针灸科在难治病诊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上的提升。”马融认为这不仅符合医改大势,而且是弘扬中医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 http://www.100md.com
    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成立了中医院分会,马融当选首届委员会副会长。他希望能够与中医界的管理同道一起研究中医院的发展规律。“中医人懂得中医内在的规律,研究中医医院如何发展是中医人的责任”。

    学科强院 建研究型中医院

    君子止于至善。马融似乎有一颗不断追求卓越的心。做临床,他研究怎么做最优秀的医生;做管理,他琢磨怎么办一家代表国家水平的医院。同事觉得,在马融的字典里,“创新”是关键词。马融认为,创新是中医能够绵延几千年的根本原因,无论是一家医院还是一个学科,必须激流勇进,不断创新。他把创新点落在了建设研究型中医医院上,而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马融心中,一家医院要在患者中建立口碑,在同侪中拔得头筹,就必须拥有一门甚至多门“绝活”。绝活是什么?“你必须得有全国,乃至国际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马融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天津中医一附院提出了“五专”模式建设学科—专科、专病、专家、专技、专药。专科,强调与西医结合中保持中医特色,强调学术带头人并注重非专业人员的配备;专病,在专科中找专病,准确定位研究重点;专家,要在专病中有很深的造诣,要中医精、西医通,要有创新意识;专技,以特色技术带动学科发展;专药,构建有天津中医一附院品牌影响力的“道地药材”“绿色药材”。

    马融还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四个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的学科引领策略。在优势学科的带动下,天津中医一附院的科研和临床取得双突破。2014年,医院获得各级各类立项项目136项,较2013年增长76%;总经费3729万元增长翻倍,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颁发的“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者马融,以品格、智慧和勇气道济医管之法。, 百拇医药(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