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1期
编号:12782837
人体器官捐献亟待法治化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1期
     2015年8月22日,我国首部《中国器官捐献指南》正式发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却是器官自愿捐献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器官供需比为1:30,众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离世。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器官来源,一些器官移植专家认为,未来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形势将更加紧张。“以肺移植为例,由于供体太少,患者从决定接受肺移植开始,通常需要等待1.5~3年的时间才能如愿,很多患者在等待中死亡。”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说:“目前我国器官捐献面临着各方障碍,不仅是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包括国家层面上器官捐献体系的缺失。”

    困境之一:体制缺陷

    认定患者死亡,是器官捐献的关键环节。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制定了死亡判断三类标准:“心死亡”“脑死亡”和“心脑双死亡”,三者并存。但由于法律中对三类死亡判断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国内从事多年器官移植手术的专家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患者会担心:“如果我签了器官捐献协议,医院还会积极救治我吗?”而这种担心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该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庄一强博士给出这样的建议:“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死亡认定规范,但未来我们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从制度上明确捐献者、医务人员和受捐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 http://www.100md.com
    尽管此前国家曾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使我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不再处于无法可依的真空状态,但《条例》在器官移植与捐献方面仍存在很多漏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朱凡认为,我国目前仍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器官捐献保障机制,也没有对器官捐献进行相关立法。

    朱凡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我们应当以器官捐献管理法治化为目标,推进器官捐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必要时制定《人体器官捐献法》。同时要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红十字会等机构的相应作用、职责,确保权限界定清楚,构建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洁夫也认为,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应以国家参与、红十字会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为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理念。

    在西班牙等国,器官捐献与移植过程中所需的医疗费用均被纳入到医保范围之中,这不仅为器官移植受体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捐献者提供了经济保障,而这一制度在我国仍是空白。“只有在法律上形成完善的人体器官捐献权利与保障机制,才是提高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率的根本途径。”朱凡补充道。
, 百拇医药
    困境之二:伦理制约

    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的一部分,很多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器官供体来源的困难性。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郝琳娜表示:“缓解器官供需紧张的局面,离不开民众对器官捐献与移植的认识、理解,和身体力行的参与。”

    “相当一部分有主动捐献意愿的人,都因家庭反对与不理解甚至阻挠而放弃。”郝琳娜对此表示遗憾。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公民反对捐献器官的因素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62.1%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要全肤,死要全尸;52.3%的人认为捐献器官会遭到家人与朋友的反对与质疑;42.6%的人认为捐献器官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精神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行的死亡判定方法主要为“心脑双死亡”,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所实行的则是“脑死亡”法。在社会学家看来,脑死亡不仅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涉及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丛亚丽认为,以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判定,能使得器官得以及时摘取,保证其功能性,提高移植质量;但对于患者亲属来说,在心脏未停止跳动时就摘取器官令人难以接受,如果大脑死亡而心脏还未停止跳动,此时摘取器官多数会遭到家属反对。这些都是很难取舍的问题。

    “如果我国能将国际通用的‘脑死亡等于机体整体死亡’的概念获得公众、社会舆论和法律上的认可与支持,将脑死亡者作为器官来源,相信将会有更多患者得到有效的器官移植而获得重生。”丛亚丽这样表示。

    随着近年来人体器官捐献越来越受到公众的热议与关注,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如何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积极性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这也正是此次发布《中国器官捐献指南》的目的”,黄洁夫表示,“希望通过指南的传播,消除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误解与偏见,提高公众对器官捐献的关注和认可。”, 百拇医药(李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