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3期
编号:12779957
“仁心”这个筐,到底怎样装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3期
     最近看到一则印象深刻的报道,说的是拥有30年儿科经验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抱抱法”,能让哭闹的婴儿迅速止住泪水。这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家人前不久在国内某医院看病时遇到的一些苦恼。两相对比,浮想联翩。

    无意去细述那些不悦,因为不应该抱怨,毕竟整个过程中也没少遇见感动,倒是想谈谈医院经常向群众提起的“仁心仁术”四个字。作为一名医疗外行,作者显然难以深入而周全地阐述“仁术”之道,只能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聊聊医院应该怎样提升“仁心”。

    古人倡导医生要有仁心,换成现代语言的结果,便是改善患者体验。医院到底该如何改善患者体验呢?还是那句话,是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琢磨,未必吻合管理者的视角。

    依作者陋见,去医院看病的患者和家属,体验好坏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诊疗结果有效,即医护人员能把病看好;二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有效,也就是对患者说明白和及时传递信息;三是诊疗全过程便捷、舒适。至于收费高低,这是人们不幸生病后最容易让位的需求。

    医院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好这三件事。虽然现在稍大型的医院都不愁病源,但是毕竟要着眼于长远,良好的患者体验有利于医院长青,而不佳,甚至糟糕的患者体验无疑会促进医院恶化。

    至于医院应该怎样做,作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消除人员招聘即可用的急功近利意识。这与中国的足球事业一样,要想走向强盛乃至持续强盛,必须从娃娃抓起,注重培养人才梯队。更何况,只有住院医师变强,高年资医生自然才可能腾出有限的精力攻坚克难。

    第二,考虑到医生每天接诊量大,确实难以逐个为患者解释清楚,考虑到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日益增多,医院不妨督促各科室针对患者的常见问题制作出通俗的图文解读,使患者在候诊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获得相关知识。当然,也确有必要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和耐心。

    第三,促进患者便捷就医的内容相对较多。如诊前主要是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多的预约挂号渠道;诊中则注重优化检验检查流程、住院出院流程、门诊取药流程等,这些在国内的部分医院已有较出色的实践,只要有心,并不难学。与此同时,医院需要围绕诊前、诊中和诊后三个阶段的每个环节,提供力所能及的暖心服务,例如想方设法防止老年人跌倒等。事实上,各种暖心服务的技术含量未必很高,重要的在于医院管理有此导向,医护人员有此热情。

    作者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碰巧获悉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大力推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阅读具体内容后欣慰之至。虽然不甚清楚医院践行起来到底会遭遇到哪些困难,但作为一名医疗行为的参与者,作者真心期望国内医院能把要求变行动。如此善莫大焉!, 百拇医药(邓煜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