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75467
医生集团“高开低走”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1期
医生集团“高开低走”

     接近年关,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新四板的消息再次把医生集团拉向舆论焦点。“名医汇”成立于2015年9月5日,成立消息发出后两日,公司创始人便透露,多家机构已反复接触“名医汇”,意向融资额超过6000万元。此次“名医汇”挂牌融资似乎为舆论看衰医生集团提供了证据。说好的6000万呢?媒体打出“名医汇”家底十万元的标题,极尽嘲讽之能事。医生集团在玩了一年概念之后终于现出原形?

    作为新生事物,2015年,医生集团的确经历了“高开低走”的曲折过程。进入2015年,医生集团在医疗界燃起了耀眼的火光。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孙宏涛发起“大家医联”到“岭南三剑客”组建医生工作室,医生淡化医院搭伙吃饭看起来成为可能。光是2015年上半年,国内新成立的医生集团就不下20家,有人甚至宣称集结了两万名医生。“大家医联”获得2000万元投资后,医生集团看似进入了投资风口。然而下半年,医生集团纷纷透露即将获得投资的消息全无下文,资本普遍持审慎观望态度。医生集团日渐被贴上无法落地、变相走穴、玩概念的标签。

    从惊艳出现、高调集结到渐渐趋于冷寂,寄托医生自由执业梦想的医生集团一路走来,留下了什么,又预示了什么?

    体制仍是束缚

    医生集团兴起源于政府对医疗管制的不断放开。多点执业政策从2014年8月开始逐渐松动,北京、广东、浙江陆续推出了大尺度的多点执业新政。2015年5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更是表示鼓励组建为患者提供连续诊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的专科“医生集团”,探索筹建支持医生创业的“孵化器”。

    “大家医联”发起人孙宏涛谈到“大家医联”的组建时说:“我们是一群医生,以中国医生合伙人的形象出现,中国第一次有医生合伙人的概念。从2015年3月开始,就在做内部架构设计,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只得参考律师事务所。”

    “大家医联”是一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医生来自北京三甲医院。孙宏涛解释了留在体制内的原因。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优质医疗资源都在公立医院,包括医教研平台、职业培训和上升空间。如果贸然离开,医生尚未创建个人品牌,即使技术出色,也未必有人肯买账。“现实是很残酷的,医生离开了体制可能什么都不是,很多离开体制的医生都处于下降通道,不断消耗自己多年来在体制内积累的资源、人脉和技术。他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沦和低潮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新积累人气、塑造个人品牌,重新获得社会认可。”考虑到这种风险,绝大多数医生选择留在体制内。

    孙宏涛表示,“大家医联”做的事情不需要医生离开体制。医生集团只是做一个科教研平台,医生在原来的平台内继续保持上升空间,医生集团促使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如果患者有就诊、手术需求,可从基层医院转诊到集团后通过内部协调实现。这些医生无需离开医院,只要利用业余时间即可。

    “岭南三剑客”为代表的私人医生工作室也属于体制内,签约医生并未跳出第一执业地,医生工作室只做咨询不做手术,患者要做进一步治疗需回到医生原执业地。

    与上述两种模式不同的是,由张强医生创办的国内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核心专家全部为自由执业,全职加入。目前,张强医生集团拥有血管外科、疝外科及整形外科三个垂直领域的团队,已分别与北京、上海、青岛、天津及杭州等地9家医院签约,选择签约的医院主要为国际资本医院及部分高端民营医院。同时,该医生集团还拥有独立的日间手术室。

    体制因素把医生集团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和事业单位属性的前提已经决定,体制内医生创建医生集团的处境非常尴尬。在2015年6月举行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提出,医生作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在不脱离体制的前提下组建医生集团、从事营利性活动,是否有违相关法律和规定。

    终将大浪淘沙

    医生集团遭遇融资尴尬引发人们对其前景的担忧。事实上,走出医院创业的医生们面临着诸多困难。经营、管理、营销、投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接踵而至,一向只擅长治病救人的医生如何应对?

    为加快医生集团搭建行政框架的进程,张强在2015年初引进了跨国公司高管加盟医生集团。引进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旨在打破医生在自己圈子里打转的固有模式。他认为,这是对医生集团的自身突破。

    更多的医生集团仍在彷徨中寻找生存模式。相关人士分析,很多医生集团尚未搞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体制、什么法律架构。法律架构没有专业投资人、律师和医生的参与,是无法搭建的。把几个医生聚在一起不是医生集团,充其量是医生联合体,真正的医生集团应有创始合伙人,应有完善的法律架构和吸引资本的机制。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认定,得医生者得天下,下一轮资本追逐的肯定是医生这一“核心资产”和“核心竞争力”。谁都知道好医生很重要,但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站出来成立医生集团的,称自己是医生集团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生集团。“我不太看好大牌医生成立的医生集团,各怀鬼胎的医生大佬们连续N轮投票连一个候任主委都选不出来,你还能指望他们能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组成一个医生集团?”

    在段涛看来,体制内医生集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默许和医院领导的默认,没有这种默契的配合,游戏玩不下去。而如果一直保持体制内的状态,也没有太大的投资意义,因为仅仅靠业余时间执业无法形成逻辑清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孙宏涛表示,医生集团想要吸引投资者的关注需要满足四个要素——医生集团内部成员的稳定性、可复制性、可规模产出,创始团队的结构合理性,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及高效的决策机制。业内人士分析,医生集团的核心资源是医生团队,但这个资源如果没有接触到医生平台的客户资源,则毫无价值。因此,医生集团必须建立两大资源库,即医生资源库和客户资源积累平台,再通过互联网手段把两端资源对接,并以特定途径建立服务关系,才有商业价值。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兴鹏从医生集团内部医生的角度给出建议,医生集团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必须是高水平优秀医生的结合,医生的专业实力评价必须符合业内标准。其次,团队必须理念一致,这需要不断磨合。再次,必须拥有强效的运营团队。

    刘兴鹏是乐观的,在他看来,医生集团在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浪淘沙是必然的过程。现阶段,医生集团想活下去,就必须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以不断提高医疗品质为己任,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盈利为首要或唯一目的。最终能够胜出的医生集团,一定是具备核心医疗技术,以服务患者和基层医生能力见长,与各利益攸关方良好合作,具备先进内部运行与决策机制者的佼佼者。, http://www.100md.com(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