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35398
基药困境(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7期
     那究竟是没药用,还是患者根本就不想用?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

    支招基药困境

    愈演愈烈的基药短缺引起了社会关注,很多药企迫于压力重新恢复生产。

    “在媒体的呼吁下,包括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媒体报道后,纷纷通知要求企业保障供应。”某药企负责人表示,生产可以恢复,但是一直亏本生产不可持续。“这并非长久之计,不情愿做,还是希望国家有顶层设计的政策,然后地方尽快推进落实,能够实施新的一些政策。”

    或许是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靠施压保证生产这一方式并不合理,因此出现了开篇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拟实施16个品种短缺药定点生产的政策落实。但是就目前基药生产现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真的能解决得了缺药这一燃眉之急吗?

    “难!”牛正乾一言以蔽之。
, 百拇医药
    事实上早在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规定对一些用量小、供应短缺的药品,将进行信息汇总,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将涉及药品生产供应销售的六个部门归于国务院统一领导,专门负责300个品种的短缺廉价药品的生产。结果,不了了之。

    2015年6月1日,为了改变类似于放线菌素这样因企业不愿生产导致市场缺货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亏本可以提价。然而,对于政府在药价指导政策上的变化,企业大多还是会选择停产这样比较保守的做法。因此,结果同样不了了之。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国家有政策允许涨价,但是企业还是不愿生产原本价格低廉的药品。消费者心理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按市场情况大幅提价后,消费者难以接受。在这种时候,药企与其提价得罪消费者,不如包装一款价格更高的新药划算,或者用原有生产线生产更赚钱的药。
, http://www.100md.com
    但无论如何,基药短缺吃亏的都是四处求药的患者。因为短缺的300多种药,总有那么几种,对于老百姓来讲是救命的。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基药短缺的问题,便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重中之重。

    采访中,被访对象就如何解决短缺药这一问题分成了两大阵营。首先是以建立短缺药品平台为导向的“数据监管派”。此阵营“代表”孙忠实曾建议,要解决短缺药问题就必须在国家的相关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统计紧缺药品,“也就是建立大数据平台”。对此做法,史立臣表示支持,他认为,在国家层面建立涵盖基药和低价药等短缺药品大数据预警系统,将会缓解基药短缺的状况。“哪地方缺了,缺了多少,在数据上直接反映出来,厂方可以根据数据直接生产。但是预警系统必须与医疗机构对接起来,企业不能参与,否则会制造虚假的缺药现象,最后把库存消化掉了。”史立臣表示。

    但是,这种做法在“市场主导派”的庄一强眼中是“没必要”的,“由于基药定价低于成本导致短缺,所以政府定价是徒劳无功的,最终应让市场定价”,他认为政府相关人员少,对市场了解少,因此政府可以确定一个价格范围,由市场决定价格。“另外生产厂家可以在两家以上产生竞争。是否薄利多销,在由市场自己调节,供应少了价格就上去了。”在庄一强看来,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的同时给市场一个出口,给市场更多的空间,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 http://www.100md.com
    “把贵的便宜的同时放在报销目录里,患者会选择便宜的还是贵的?所以这不是医生推荐的问题,而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要是贵的报销一半,便宜的全报销,那老百姓的选择就会不一样。现在实行的是便宜和贵的全报销。”高解春则感慨道,“现在的药品和医疗制度是由医院提供服务、患者接受服务、医保买单的制度,这种制度最复杂。”

    虽然在史立臣心中,我国的基药制度已被戴上“非常失败”的帽子,但是他仍然希望这一制度可以“继续做下去,因为任何国家都有基药体系”。他建议我国基药制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由医院联合体统一采购,直接和药企谈判价格,不走招标体系。也可以由国家带量采购,“但是一定要做样本调查,把价格提上去,不提的话企业亏本还是不会生产。这两种方式会比较好,但是细节方面就需要商榷了。”史立臣表示。, 百拇医药(王佳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