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扣之殇
药价,流通,招标,从药价虚高说起,混乱发展找源头,招标体系再受质疑,虚高的招标价格从何而来,医生的体制化困顿,又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台湾地区和美国如何治理回扣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药品回扣之殇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回扣”,一个龌龊丑陋的字眼儿,一种被健康社会摈弃的行为。不彻底将其消灭,公平公正在医疗卫生这个关系民生的行业中就难以实现。
2016年行将结束之际,央视十六分钟专题报道将“药品回扣泛滥”问题再次推到公众面前。行业震动,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立即表态进行调查处理,相关人和相关药品马上受到惩罚,但是,纵观一次又一次针对回扣的猛药,一次又一次回扣的死而复生,谁会相信此次回扣不是又一次棒下逃生的白骨精?
消灭回扣,天经地义。可坊间关心的却是另外一面:央视此时爆出猛料目的何在?国家真要对药品回扣这一流弊彻底动刀?医生该不该背黑锅?医药代表何去何从?行业变革真正开启?种种猜测和疑问影射出对消灭回扣的顾虑和迟疑。
在所有疑问能够得出答案之前,须先琢磨一下,回扣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有人掏了自己的腰包来给医生?当然不是。这钱就来自药品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回扣的费用就是不合理利润后面供销双方的利益均沾。所以,政府三番五次出台措施要挤掉药价中的水分,可悲的是药价依旧虚高。政府三番五次严厉打击回扣,无奈的是回扣双方依然蠢蠢欲动、死而不僵。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药价虚高说起
谈到药品价格,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高深莫测。市场当然存在很多低价药,只是低价药不太受医生欢迎,企业也缺乏生产动力。药价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高,即生产成本本来就高,药品价格自然也高,这类高来高去的药品主要是专利药品或独家产品,价高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然;另一种是虚高,即生产成本不高,出厂价或市场批发价也不高,可几经周折在流通环节打几个滚后到了医院,再用于临床,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就肯定地把药价虚高视为回扣的源头,他认为,药价虚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否则回扣毫无空间。他分析,按公立医院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药价构成大致如下:10%制药成本,10%药厂利润,5%物流配送成本;10%药品经销企业利润;10%医药代表(或销售人员)收入,10%药品集中招标公关成本,30%回扣成本,15%医院加成。零差率后,医院15%加成没有了,但其他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药价虚高部分究竟是多少?福建省医保办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按公立医院总药品使用量来进行计算,药价水分在30%左右。”在了解内情的行业人士看来,这是太过保守的估计。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就有过惊人之语:“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