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弄堂医院”到“航空母舰”
浙大,医学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厉兵秣马整肃一新,改革创新花开遍地,辉煌史诗璀璨画卷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从“弄堂医院”到“航空母舰”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翻开斑斓的历史画卷,浙大一院在70年如歌岁月中艰苦创业,历经坎坷,矢志不渝,谱写了时代的华章,终成“南方之协和,医界之翘楚”。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院内,有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名曰“小八千卷楼”。楼前铭牌记载:“小八千卷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建筑面积217平方米,为二层木结构小楼。此楼是晚清著名藏书家丁丙在田家园内所建的三幢藏书楼之一。曾是西泠印社创办人丁仁的书屋‘鹤庐’。1947年,小八千卷楼成为浙大一院首任院长王季午教授的办公之所。2007年,正式辟为院史陈列馆。”
浙大一院消化内科教授王开明已80岁高龄,她是浙大一院首任院长王季午的女儿。201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王开明教授下班后像往常一样独自来到小八千卷楼前,驻足仰望许久,透过夕阳温暖的余晖,她的思绪像是一双挥动的翅膀,拨开历史烟云,带她回到了1947年,那年她才10岁。
吱吱蟋蟀,滴滴雨露,嗡嗡蝉鸣,掺杂着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声,在一所只有3亩8分地、被称为“弄堂医院”的小小医院中,汇成一曲美妙的乐章。这些都是她熟悉的环境,也带给她温馨的记忆。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1936年,我国近代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针对浙江大学没开设医学院的状况,竺可桢说道:“要把浙江大学办成综合性大学,就必须有医学院,而且在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办医学院更为理想。”
据浙大一院现任党委书记顾国煜介绍,1946年,竺可桢校长着手医学院筹备工作,特别邀请了当年38岁、时任贵阳医学院内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医学院教务长等职的王季午教授,与李宗恩、谷正研、李天助等人一起组成了筹备委员会,共同筹办医学院。1947年3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成立医学院,王季午教授任医学院院长。
在医学院组建之初,王季午就开始筹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47年4月,浙江大学购买了直大方伯巷(旧称“头发巷”)田家园6号和9号王姓住宅,作为医院用房,计地3亩8分,建筑面积约2770平方米。经半年修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于1947年11月1日正式开院应诊,王季午兼任医院院长,李天助为副院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