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环龙:从“赶上时代”到“走到前列”
医技,上海,学科,内涵建设出实招,引领治疗体系变革,做值得去做的事,信息化建设革新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他意识到医院规模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适时提出抓内涵建设的思路,拉开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第三阶段的发展大幕。
如果要找一个企业医院转制成功的典型案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想必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作为铁道部主辅分离在卫生系统的第一家属地试点单位,上海十院于2004年整体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命运的巨大转变并没有让医院迷失在大型三甲医院林立的上海滩,反而换来此后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今天,上海十院已完全融入上海大型三甲医院体系,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三年前,他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笑着说,“我还谈不上是一个好院长,只是一个称职的院长”。秦环龙利用在北京出差的机会接受了《中国医院院长》的专访。面对记者,他谈的最多的是医院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这个概念曾经火爆于高校和公立医院,只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被认为是和文化建设一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在秦环龙那里,过去的认知必须要做出改变,因为在上海十院,内涵建设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招。
秦环龙认为,从普通医生到大专家,会逐步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向疾病的管理、预防转变,会带来学术思维和理念的转变。做院长是异曲同工的,管理到了一定层面以后,工作思维和方法、技巧也会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医院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内涵建设出实招
2012年1月,上海申康中心正式任命秦环龙为上海十院院长。对他来说,这着实是一副不轻的担子。重压在身,他的脑子里却对医院接下来要走的路异常清晰,这源于他对大环境的认识和预判。
上海十院属地化后的若干年经历了经典的阶梯式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属地化后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使医院的软硬件建设上了新的台阶,相比其他很多铁路医院的“破衣烂衫”,上海十院的房子、设备面貌一新。
第二个阶段是医院领导班子顺应医改大形势,抓住机遇,使医院业务量、床位使用率、手术量等大幅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快提升起来。秦环龙总结这个阶段的发展时说,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规模就没有集成,就没有高度与标志。“业务量都不够,哪能筛选到有标志性的疾病,哪能发展标志性的技术?”
秦环龙上任时,国家已经发布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申康中心也提出“双控双降”政策,引导医院医疗业务量合理控制在10%的增长范围。秦环龙敏锐地意识到,医院规模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