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常青:回归医疗初心
胸科,病房,从临床走向管理,人才是核心学科是重点,打造日间医疗系统,“一站式出入院”
文/本刊记者 许定河 徐书贤学科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选准学科的特点和竞争点在哪里,不能同质化。
今年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诊治心胸疾病为主的三甲专科医院。略翻医院史料,建院之初,上海市胸科医院就汇聚起原上海第一、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卫生局所属医院的一大批医学精英,黄家驷、兰锡纯、顾恺时、吴绍青、徐昌文、黄铭新、吴珏、丁果等。创建当年,医院被当时的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心胸外科进修基地,被誉为“中国心胸专科医生的摇篮”。
原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建院历史上有这么多著名专家助力发展,虽历史短暂却底蕴深厚,这让去年3月上任的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在翻阅医院史料时也十分惊讶。
不仅如此,建院以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我国第一架鼓泡式人工心肺机的研制和应用,国内首创塑料无缝人造血管、毛绒型涤纶人造血管、国内第一株人体肺腺癌细胞株的建立、世界首例非血缘供体成人单侧肺叶移植术、国内首例冠脉搭桥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肺癌切除术……
经过60年长足发展,上海市胸科医院已形成胸部肿瘤学科群的专科特色,截至2016年,上海市胸科医院年胸部手术量已突破一万例,连续多年保持全国胸外科年手术数第一,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胸部手术数近600例,占据全国第一。学科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全国第二、上海地区第一。
这些让潘常青感叹不已,上任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之前,他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也是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主攻胃肠道肿瘤,“与胸科有交集,但是不多”,潘常青表示,对于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印象也较“模糊”。
媒体在报道时指出,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历史上,少有胃肠外科出身的院长。上任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对他的评价是:经验丰富、沉稳务实、思路清晰。
潘常青是从临床医生走向管理岗位的,历经科副主任、副院长、二级医院的派驻院长等管理岗位。做医生,他追求精益求精,术业有专攻;做管理,他接地气,贴临床,创新发展,战略布局。
从临床走向管理
学医并不是潘常青最初的理想,“喜欢开拓性思考,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他还是遵从了医生父亲的期望去读了医学院。如果说初进大学还目标迷茫的话,一次假期的探亲却让他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他假期回乡下探望奶奶,“前一天还在忙里忙外热情招待的奶奶”第二天早上却长睡不起。悲伤之余,他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对于死亡没有一个感觉和预知呢?奶奶的突然离世让他对学医有了更强的动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9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