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呼吁长效机制
召集人,仁济,科室,立下规矩,收费不一,绩效激励多样,呼吁四维度发力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MDT从由医生自发,到医院人财物支持,现急需国家建长效机制。
“消化肿瘤内科现收治一位39岁女性,腹腔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胰腺来源,伴有双肾异常强化灶,双肺多发结节,胸腹腔积液,目前临床诊断及治疗出现疑问,为尽快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请NET-MDT(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团队)成员明天进行多学科讨论。”
“收到!”“OK!”“准时到”。
这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NET-MDT微信群里申请MDT的一幕。随着MDT逐渐被接受,这一幕也是不少医院的常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北大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笑言,开展MDT不一定是特别牛的医院,但一家医院不开展MDT肯定不是一家特别牛的医院。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课题研究负责人高解春教授表示,MDT模式的价值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如,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而不影响科室利益?如何突破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现实羁绊?如何制定最优的绩效考核机制?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医院了解MDT开展的情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MDT进行时。
立下规矩
我国理念形成较早,尤其是肿瘤专科性医院的MDT文化植入较深,然而,MDT规范化起步相对较晚。
据高解春介绍,MDT讨论的病例一般都较复杂,是用单一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病例。而且,参与MDT讨论的医生基本上都是高级职称。最初MDT由感兴趣的相关学科的医师自发对某肿瘤/疾病的治疗进行学术讨论,共同发表学术观点,然后医院行政领导给予MDT空间、时间和政策上的保障,使之制度化发展。
于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些大型医疗中心具备相对成熟的MDT规范,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据公开资料了解到,各医院设置专门负责人,规定讨论病例的汇报格式,并有明确要求,比如患者的原始资料必须齐全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