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理光:管好居民健康是罗湖医改的核心
社康,罗湖区,反思是罗湖医改的开始,厘清权责:“人财物”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改革医保:从“保疾病”转向“保健康”,强基层: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罗湖医改3.0版”:让百姓更健康
现在医院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辖区疾病的发病率,保证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也就达到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目的,这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近年来,罗湖区以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为载体,以建立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机制为核心,以做强社康中心、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努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探索出一套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近三年来,“罗湖模式”也得到了国家、省、市各个层面的高度认可。2017年6月,“罗湖模式”入选国家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之一。
作为罗湖医改的操盘手,深圳市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郑理光表示,“管好居民的健康,这是罗湖医改最核心的目标。”
郑理光 深圳市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
反思是罗湖医改的开始
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学习者,现在郑理光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告诉记者,他们最初并不想“出名”,“我们只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三十出头就担任医院院长的郑理光曾带领“困境”中的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杀出一条血路,也曾带领罗湖区人民医院发展得风生水起。罗湖医改启动时,郑理光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他不知道这场改革的结果,但一直抱有“医疗理想”的他,最终还是踏上了这趟探索之旅。
与其他地区一样,罗湖医改之前,区内各医院学科发展滞后,核心竞争力不强;公立医疗体系存在着管办不分、运营效率不高、重治疗轻预防、医养不善等问题;社康中心收入低、晋升难,留不住医生,缺医少药没检查等,患者一窝蜂涌向大医院,导致“看病难”问题突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按理说,中国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想不通——为什么我们的病源没有减少?一方面医院在不断扩张床位,另一方面老百姓看病却还是那么难。”“公立医院改革推行那么多年,为什么老百姓对于医疗的获得感不强?为什么医改后大医院的门诊量越来越多?而基层的诊量越来越少?”郑理光认为,也许应该重新思考:“我们医改的方向和路径是不是有问题?”
郑理光现在回想起来,2015年2月,罗湖医改启动的时候,目标简单又单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
对于罗湖医改的成功推进,郑理光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967 字符。